为了137名危重伤员,她们彻夜守护
七旬夫妻公交车上免费送字画
80岁的“年轻”女儿 健康长寿爱运动
下一篇4 2016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忆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为了137名危重伤员,她们彻夜守护

 

□ 孙玮 张敏

星级记者 俞宝强 文/图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孙黎黎,只有23岁。时隔40年,已退休在家的孙黎黎想起当年的那一幕幕场景和一个个伤员时,总有止不住的写作冲动,“往往大家都是关注从废墟里扒出的人,却忽视了这些伤员治疗期间身体和心理的康复过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年梳着麻花辫的小护士已成为头发花白的六旬老人时,住在合肥蜀山区奥林二期小区的孙黎黎还是能随口叫出自己特护的每一位病人名字、入院年龄、伤情以及经历的困厄、无助、记忆闪回……

负责伤员身份信息登记

地震发生前,孙黎黎刚到烟台海军407医院外科病房上班半年多,对业务流程还比较生疏。

“唐山地震了!”灾难的惨重程度被一点点描述出来,整个中国被搅动了。救灾部队全力向失联的唐山开进,此时,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正迅速组成……

“医院开始通知我们做好接应准备,将有一批危重伤员转至我院治疗。”孙黎黎回忆。

第一批伤员被救出后,经火车转运,以莱阳为中转站,交由地方和军队医院分流,“8月6日,第一批收治了80多个人,8月9日第二批伤员来了,一共137人”。孙黎黎记得,自己负责伤员身份信息登记,看到蓬头垢面、身上的背心烂成条状的伤者,一度不知所措。

病员临终遗言找医护

孙黎黎负责外科1号病房,都是外伤骨折,岁数最大的是王振和,60多岁,脚踝部被三角铁砸伤,来时裹着纱布。

在历经三天三夜后,医生才下手术台,直奔病房,等拆开王振和的纱布时,大家都愕然了,伤口溃烂发炎,已有蛆虫爬出,王振和还有严重的糖尿病,整个人已神志模糊,危在旦夕。

“是一种气性坏疽,传染性非常强,很有可能导致整个病房的伤员都被传染,赶紧隔离。”王振和独自住进病房,被加派的3名护士日夜护理,最后为了保命进行了截肢,也成功活了下来。

王振和伤愈后被接回了家,后来一直非常感激医护人员的照料,将此事告诉子女,务必要感谢对方,也是临死前的遗言。

家人苦苦寻找,最终在大地震30年那年,成功找到了昔日救治的医疗组。

写下3万字的回忆

收治的137人中 ,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6岁,住院时间最久的有400多天。在当时X光机就是最好仪器的医疗条件下,医护人员靠临床经验、彻夜的护理和照顾,创造了137名危重伤员伤愈出院的“奇迹”。

孙黎黎转业回到地方后,也很少提及过去的往事,直至2015年年底,她猛地想起需要写点过去,来记下这段历史。不会用拼音打字,坐在电脑前就犯怵,只能借助手写屏,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一段话写了又改,改了又删,段落之间顺序反复调整,遇到记忆突然短路的地方,无论多晚也要给曾经的同事打去电话求证。半年多时间,方寸之间的屏幕上留下近3万字的初稿,还在不断完善,“我在写别人,也在写自己。”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