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和癌症的区别在哪里?早期恶性肿瘤动手术后存活率有多少?肿瘤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何预防?7月8日上午9:30~10:30 ,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了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建冰与读者交流。
肺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 读者:什么叫做靶向治疗? 王建冰: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 80%~85% 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约为 15%,约 70% 的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在既往30年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化疗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有效率及带来的生存获益非常有限。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两药方案的客观有效率仅30~40%,中位生存时间约8~10月。近些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分子靶向药物,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热点。它神奇的疗效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定的药物,针对肿瘤细胞中的一个靶点或几个靶点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通俗地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激光制导炸弹,它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比较小。我们都知道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而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强,副反应会轻很多。
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 读者:靶向治疗有何特点?能否通俗地介绍? 王建冰:靶向药物攻击的目标更精确,它不是笼统地选择生长活跃的细胞,而是首先甄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辨别出两者有什么不同,然后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 癌细胞在生长、分裂、迁移等过程中与正常细胞有许多不同,比如它生长快,肿瘤周围的血管就非常丰富,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血管,这样就阻断了癌细胞氧气、养分的供应,从而抑制癌变组织的生长。 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要接受许许多多周围细胞的信号刺激和机体的调控。打个比方,人要拉帮结派才能形成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要联络,这种联络就是信号的传递,如果把联络信号阻断了,就可以把这个组织孤立起来,然后将其歼灭。通俗地说,靶向药物治疗癌症就是这个原理。 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阻断癌细胞信号传导路径的药物;另一类是血管抑制剂药物,就是能够切断供给肿瘤细胞营养的血管,即所谓的“饿死癌细胞”。晚期肺癌近年来最重要的临床进展 读者: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存在哪些优势? 王建冰: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靶点专一、毒副反应轻。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很多靶向药物通过口服给药,病人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可在门诊和家庭给药,病人很容易接受。改善生活质量。靶向药物通常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的副作用小。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如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联用能明显提高有效率,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读者:靶向治疗的适宜人群? 王建冰:基于细胞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是晚期肺癌近年来最重要的临床进展。对于晚期肺癌的特定人群(亚洲人、女性、腺癌、不吸烟),EGFR突变率较高,更能从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首次治疗有效率60%~80%。二三线治疗时,靶向药物对特定人群有益(相对安慰剂),吉非替尼比厄罗替尼有稍好的趋势。二线治疗时,靶向药物的疗效不劣于化疗,特定人群并不能从该治疗中获得更多益处(相对化疗)。一线治疗时,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靶向药物在控制肿瘤方面明显优于化疗。对于特定的患者人群,可以考虑在一线化疗后,以靶向药物维持治疗。不推荐将靶向药物用于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停药一般最好不要超过14天 读者: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及相关治疗措施? 王建冰:分子靶向药物大部分副作用轻微,无需处理。超过10%的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为皮疹(44.0%)、皮肤瘙痒(15.7%)和腹泻(11.3%)。少见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病总的发生率约为0.28%。一般轻到中等度的不良反应,病人能够耐受,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若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病人不能耐受,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了必须停药和作出相应对症处理。停药一般控制在7~14天,最好不要超过14天。一般情况下,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服用,副作用会有明显的减轻。面对靶向药物的副作用,一定要注意,不可马虎,尤其要遵照医嘱,正确用药。 读者:靶向药物的耐药后的治疗措施? 王建冰: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逐渐产生的耐药也日渐成为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种分子机制参与了耐药的产生,而确切的耐药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患者耐药后可选择化疗及其他靶向药物,具体情况要视患者的病情及基因突变情况而定。
专家介绍
王建冰,肿瘤科行政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