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在哪里呀?家里都被淹了,我和你妈都躲在门框下面……”
“爸!我这里走不开,你和妈就待在门框下面不要动,家里的东西淹了就让它淹了,安全要紧……”
这是7月2日晚上11时,一段父子的通话,记录了宿松县一个基层派出所所长的抗洪一夜,演绎了大灾面前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真实故事。
暴雨侵袭,需深夜转移数千居民
继6月19日特大暴雨后,7月2日,宿松县再次遭受持续强降雨侵袭,造成该县多个乡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距离县城20公里的二郎镇更是危急,迅猛的洪水漫过二郎河堤坝,随时有溃堤的危险,而在河的下游居住着5000多居民,防汛抗洪的形势十分紧迫。
从6月18日起,身为辖区二郎派出所所长的祝晓东,就寸步没离开过这里,日夜配合镇村干部一起,开展巡查河堤、转移群众、修筑河堤等工作。
7月2日晚上,瓢泼的雨水又一次侵袭大地,连续五个小时过去了,如注的雨水仍不停歇,二郎河水位暴涨,汹涌的洪水,击打着位于辖区界岭村鸡山段的河堤,堤坝随时都有被决口的危险。
形势危急,祝晓东立即带领所里的民警辅警,与当地干群一起,搬运沙袋、木桩,加固加高堤坝。就在他们紧张忙碌时,从上游石垅段传来险情:与隘口乡王湾村接壤的河段,洪水漫顶!
怎么办?救人要紧!在宿松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祝晓东和所里队员分头行动,一部分人负责防守河堤,另一部分人负责撤离居民。
“各位乡亲!为防止河堤决口,请大家赶快撤离……”民警们一边用喇叭喊话,一边开车拉响了警笛。不到一个小时,居住在二郎河下游的居民便纷纷集中到指定地点,被迅速安置到远离危险区域的二郎派出所、墨烟小学、二郎卫生院等处。
面对父亲的求助,他该如何抉择?
“儿子,你在哪里呀?家里都被淹了,我和你妈都躲在门框下面……”晚上11时,正在河堤上紧张抢修的祝晓东,突然接到年迈的父亲打来的电话,一下子紧张起来。
可任务在肩,问了下家里的大致情况后,祝晓东就毅然作出了决定。
“爸!我在这里走不开,你和妈就待在门框下面不要动,家里的东西淹了就让它淹了,安全要紧……”祝晓东在手机里安慰父母。
据了解,祝晓东的父亲82岁、母亲77岁,都住在县城老师范内。那天晚上,县城多处内涝严重,两位老人居住的地方,最深处积水达一米,两人一整夜都没有睡觉,瞒着儿子将一楼的衣物,一件件地搬到二楼。
7月2日晚上,二郎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通宵达旦修筑100多米长的堤坝,控制险情,连续奋战到次日凌晨5时许,顺利地将4000多名居民全部转移安置。
回到所里,祝晓东一头倒在沙发上,还没来得及打个小盹,手机又响了,是镇村干部的求援电话:三冲村几户居民不配合撤离工作。祝晓东不顾疲惫,立刻赶了过去。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十几个性格固执的村民,终于答应配合转移工作。
现年42岁的祝晓东,是名有着14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公安工作20个年头。提及祝晓东,二郎镇党委书记余菽华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从6月18日到现在,他一直都没回家,和我们一起坚守在防汛救灾一线。”
对话:
“想想很后怕,但是那个时候我不能走”
面对无情的洪水,祝晓东在两难的时刻,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7月5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电话采访了祝晓东。
记者:当时接到父亲的电话,是什么感受?
祝晓东:我父母都80岁的人了,说实话,当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回去帮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记者:为什么你最终只是在电话里安慰了父母?
祝晓东:当时,二郎河的形势特别危险,一旦防不住,整个二郎镇街上都危险,而且很多群众都没转移,那个时候不光是所里的同志,大家都在一线抢险,我也不能走啊。
记者:当晚抢险结束后,回家了吗?
祝晓东:一线不能离人,到现在我一直没有回家。当天晚上忙着说服群众转移,家里根本没顾得上,第二天早上打电话问,听两个老人说都是自己搬东西的,我心里也很愧疚。
记者:现在想想,你对当时的决定后悔吗?
祝晓东:想想也是后怕,幸好父母都没事,他们也很体谅我。这十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因为二郎河堤终于保住了,群众没有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