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首席记者、首席预报员……在不同的岗位上,“首席”职位并不陌生。今后,企业将出现“首席工人”。记者昨日从福建省人社厅获悉,该省将在关键岗位上设立“首席工人”岗位,实行特岗特薪,以此引导职工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6月30日《厦门日报》)
在关键岗位上设立“首席工人”,实行特岗特薪,将职工薪酬和技能等级挂钩,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凸显出对人才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对劳动者的激励,对激发工人学习实践技能,构建技能型企业,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在一些企业,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工人,都拿着相同的工资,一些懂技术的工人的才能得不到重视和肯定,严重挫伤了工人学习技能、勤于钻研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工人在岗位上不温不火,工作不阴不阳,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成就和起色,这多是由于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分化的薪酬机制,让一些人安于现状,产生惰性和懈怠,不思进取,不愿去思考和钻研业务、学习技术,“老技术”无法担任技术骨干,新员工不愿意接担子,导致一些关键岗位技术出现断层,不仅严重影响着个人成长,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今,福建省在关键岗位上设置“首席工人”,不仅是对技术人才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新员工的激励,将薪酬与技术等级挂钩,必将激发起员工勤思考、多钻研、学技术的巨大热情,形成人人争当技术标兵,人人争做首席工人的风尚,这显然是值得肯定的办法。
只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首席工人?如何确保首席工人发挥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对首席工人该如何监管和考核?如何确保评选的公平性?不让首席工人成为某些人的“福利”,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席工人不只是一个荣誉,还关系着薪酬公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详细的首席工人评选标准,加强对首席工人的监管,建立严格的考察和考核制度,确保首席工人名副其实,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