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4小时等待换票入园” 须双面反思
非常道
“后高考经济” 不能少了消费理性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后高考经济” 不能少了消费理性

□苑广阔
考后“风暴” 王恒/漫画
 

出国旅游、驾校学车、进入复读班……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做着各自的打算。针对考生们的需求,商家们也纷纷出招,推出各类产品,诸如“游学体验营”“复读培优班”“驾考速成班”等。(6月16日新华网)

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学前这段时间,被称为“后高考时代”,各路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在各种吆喝声和营销噱头的衬托之下,“后高考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市场潜力,商家甚至还对市场进行了细分,比如对于金榜题名者,就向他们推销手提电脑、新款手机等等大学开学“必备品”。而对于那些名落孙山者,则有各种各样的“复读培优班”“高考提分班”等着他们。

在商言商,面对“后高考经济”繁荣,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更何况有些商家确实针对考生们购买产品或服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比如很多驾校趁机推出的“驾考速成班”,只要考生出示高考准考证,就可以享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车优惠。既然驾驶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必备技能,那么考生们利用这段时间把驾照考到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后高考经济”的喧嚣与热闹中,不管是考生自己还是家长,都应该保持一份消费的理性,切不可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作为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即便还不知道考试分数,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迈进大学的门槛,但很多人也会把购物消费当成是一种宣泄和释放压力的手段。虽然购买一些学习和生活必需品,或者是进行一些积极健康的消费活动,比如外出旅游等等,都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要提出超过父母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让父母为难。

不管是作为一种放松、调剂,适当而健康的消费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度,更不能超过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毕竟金榜题名者马上要准备大学的学费,而复读者也要准备复读费,即便落榜以后不准备继续求学,也需要一笔钱去学习一门技术、一项技能或者是作为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等等。对此,作为考生的家长也要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工作,避免过度消费和挥霍无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