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台州天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毒胶囊案件,捣毁生产窝点1个、生产线4条和仓库5个,现场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涉案金额达135多万。(6月15日浙江在线)
时下,人们都在慨叹药价高,用不起,但如果被告知用的高价药可能是假药时,大家就真的伤不起了。事实上,假药可能就在你身边。从人血白蛋白到狂犬疫苗,从口服剂到注射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从日常用药到抗癌药物,假药都可能藏身其中。人的一生难免生病,也难免遭遇假药。从这起制售“毒胶囊”案中可以看出,涉案地域广,犯罪手法多,让人防不胜防。
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与使用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使用假药,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危及生命,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反而会掩盖病症,延长病程,患者常常会因贻误治疗而致病情恶化;也可能产生药源性疾病,严重时可以致残。如这批“毒胶囊”,铬含量严重超标,对人的危害可想而知。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有20万人因服用假药而死亡。可见,假药猛于虎,制售“毒胶囊”,更是等于谋财害命。
然而,从“毒胶囊”案件中可以看出,假药泛滥的背后是打击难度大,同时也暴露出药品监管漏洞的存在。目前假药发现难、查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刑法修正案(八)解决了制售假药入刑门槛过高的问题,但相关法律还存在空白、模糊地带。
因此,结合网络、游商、小广告等新特点,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在监管上,应创新打击方式,摧毁假药完整链条,增加犯罪成本和“入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