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比手足口病还厉害!》的微信在网上热传。6月13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从安徽省儿童医院了解到,使用“大爆发”一词有点哗众取宠,每年这个季节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但近期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小患儿渐渐多了起来。该院感染科主任陈必全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该病症主要由“柯萨基病毒”引起,夏秋季多见,5岁以下幼儿易患。
嘴里长疱流口水 食欲明显下降
合肥男孩东东今年2岁,最近两天总是哭闹不止,并且一直发烧,最高时烧到39.3℃,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家长被告知孩子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孩子哭闹非常凶,不吃不喝,还一直流口水,口水特别多。”据东东爸爸介绍,看孩子发烧,他就想给孩子喂点水,但是孩子不仅不喝,偶尔咽下水后还哭得更厉害了。
对此,陈必全解释,患儿的这种表现是因为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孩子太小,言语表达不清甚至不会诉说,只能以拒绝吃喝来减少吞咽带来的疼痛。不少家长来医院以后都会问,为什么孩子的口水会突然那么多,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咽部疱疹部位疼痛,不愿意吞咽造成的。通常,发生疱疹溃疡的位置较隐蔽,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当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时,多数孩子血液中白血球不升高或下降(细菌感染时白血球常常升高,病毒感染白血球正常或降低)。
与手足口病有区别 但发病后需隔离
据悉,疱疹性咽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在口腔里、软腭上和悬雍垂上出现小疱疹。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幼儿因为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不能睡眠。一般病程在7~10天左右,患病的孩子会突然呕吐、高温在39℃左右,不想要吃东西。
陈必全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实际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这种病有些症状和手足口病很像,比如孩子会出现疱疹。不过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两者有所不同。”陈必全称,手足口病除了发热和口腔出现疱疹外,手心、脚心也会出现红色的皮疹。“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一般是嗓子、口腔出现疱疹、孩子进食困难,婴儿甚至会拒食拒水并且口水明显增多,手足口病患儿口部疹子和溃疡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此外,陈必全介绍,相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更不易出现重症。但是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孩子患病除了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并且要注意和其他孩子隔离,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可预防可治疗 家长不必恐慌
在陈必全看来,每年这个季节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而且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发病趋势没有太大变化,也没有很多重症患儿,家长们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疱疹性咽峡炎可预防可治疗,家长平时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居室要勤通风,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及多休息。”陈必全建议,家中应该保持空气流通,平时多注意孩子的日常卫生,在病发的高峰期,让孩子少去一些人口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