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软件作恶 幕后黑手必须斩断
微声音
反思“研究生之死” 别止于声讨导师
分级诊疗要让医生带着患者走
非常道
“老师打死补课学生” 能否痛醒“禁补令”
3上一篇 2016年5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师打死补课学生” 能否痛醒“禁补令”

□汪昌莲
 

网曝5月28日上午9点,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一名女老师在自己家中的辅导班,殴打4名学生,致1名学生死亡,3名学生受伤。山东省五莲县公安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了此事,并表示警方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5月29日《新京报》)

5月21日,辽宁大连3名小学生在老师家里补课时,因突发火灾丧生;时隔仅7日,山东日照一名辅导教师,在家中关门殴打参加补课的学生,致1死3伤。悲剧频发,再证有偿补课之恶。事实上,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就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然而,有偿补课,已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尽管国家及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且频下“禁补令”,但由于没有处罚措施,“禁补令”实际上已沦为“进补令”。

不可否认,一些教师完全背离了基本的职业道德:比如有的在课堂上应该讲的内容不讲,留到补课时再讲;有的给不参加有偿补课的同学穿小鞋。当一个教师用商人的心态去经营教育时,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为人师表?又怎么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呢?有偿补课,正在不断败坏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着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实施“禁补令”,对违规教师进行处罚,是必不可少的。

补课悲剧频发,当痛醒“禁补令”。一方面,将不参与有偿补课,作为衡量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使有偿补课之风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讲师德与操守,不择手段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行严厉查处。但从长远来看,改变单一的功利的教育评价体系,拓宽孩子们的受教育“模式”和成才途径,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理念,方能从根本上遏制有偿补课现象的泛滥。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