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华时报》)
这次相信专家并非“砖家”。首先是基于个人切身体验,前些日子刚和一家子去了樱桃园,现摘现吃,吃了一肚子樱桃之后,除了以后不想再吃,一家人也没有中毒迹象。其次是基于常识,樱桃核若是果真有剧毒,5颗就能毒倒成年人,恐怕除了第一个吃螃蟹者,此后也没人敢吃了。
然而,就是这样严重违背常识的传言,在网上依旧传得有板有眼,好似真的一般。缘何如此,根源在于生活科普不足。虽然“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为假,但就事论事地说,樱桃核仁中的“氰苷”,被食用后是会与胃酸产生反应的,只不过转化成有毒物的含量非常之低,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传言虽然为假,但并非毫无依据,其多多少少是戴着一层“科学”面纱的。而这样看似不足为道的传言其实更可怕。一方面,它击中了人们知识不对称的软肋。生活中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吃樱桃的时候不要咬碎樱桃核,不然对身体有点不好。另一方面,这又与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水果,当有一天人们突然听闻樱桃核含有剧毒的消息,难免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毕竟事关生命健康。而一旦辟谣不及时,影响整个樱桃市场的销量不说,更是极易引起社会恐慌。
科普虽然无法让每一个人“吃得开心、住得放心”,但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起码能让人们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遇到问题时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而不是听风就是雨,被谣言所骗,被舆论所裹挟,只知道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