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问题牛奶 不能只有追问
非常道
防火防盗防记者? 这样的领导要不得
微声音
“家装监控”折射错位的家长意识
棒打西瓜 更需要“劳动道歉”
下一篇4 2016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面对问题牛奶 不能只有追问

□ 刘颂寒
 

在广西柳州市许多幼儿园的“一周营养膳食表”中,每周都会出现“牛奶”的身影,这是给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特别准备的加餐。然而,柳州市30家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所谓“牛奶”,日前被证实是由一家涉嫌无证经营,且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奶牛场生产。家长们反映,幼儿们一年来先后出现头晕、腹痛、流鼻血等不适症状。(5月23 日《新京报》)

每一次出现食品问题,我们总会习惯性的追问,究竟是哪个环节失守了,造成问题食品流向了本不应该出现的餐桌。我们追问制度上的病因,追问监管的失语,追问贩卖者的良心何在?但是,每次的追问过后,类似的事情却依旧不断上演。如果只有追问,如果问题事件依旧层出不穷,那便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柳州问题牛奶事件,又走了曾经极其相似的一幕。家长发现问题,并向相关方面反映,而园方还进行过辩解。官方对这批牛奶给出的检查结果也曾称无问题。医院方面给出的常规检查,体检也没有发现问题。这些明明就出现了问题的牛奶,为何在此时却显得那么“毫无问题”?

面对出现的问题牛奶,我们可以反思所有环节失守的原因,却从未发现比起反思,我们是否忽视了背后应有的严肃追责。官方曾经给出的“没有问题”也是一种“自打脸”,任何企图通过“权威”来扭曲明摆事实的方式,往往会造成公信力的加速流失。

我们追问食品问题为何屡屡层出不穷,却忽视了根本问题不仅仅是谴责,而是背后追责所带来的真正“震慑效果”。事后诸葛亮好做,事后防止问题再发生却并不容易。暴利的背后,是因为各个环节造成了共同的利益链,以及利益与责任的“倒挂”。只要其中有暴利,而被发现之后,相关的追责和惩罚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严惩不贷。那么,就会有人敢于去赚这昧心钱。况且,市场经济之下,已经有不少人在利益的熏陶之下,早就忘记了应有的道德。

我们该反思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追问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还应该提升相关的违法成本,以及准确的定责。而不是简单的开除一个幼儿园长,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彻底撇清。如果没有让其中的利益链被斩断,若没有让每一个负罪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公众焦虑的情绪就不会消失,食品问题也就不会真正的消失。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