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区县争食品安全示范“金字招牌”
顺应自然 调正阴阳 敷贴养生
特殊人群谨慎选用感冒药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家级名老中医 魏福良:
顺应自然 调正阴阳 敷贴养生

魏福良在给患者治疗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弱易感冒之人,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冻疮等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医生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辨证施治,适当使用一些方药盒敷贴穴位等治疗手段,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本报记者

冬病为什么可以夏治?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故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但魏老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所以魏老认为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因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寒邪属于中医所论的“阴邪”,在阴气上升达到顶点的冬季,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的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所以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内阳气较冬季也上升,此时经络通达,气血充盈,精力旺盛,寒邪则内伏不发。魏老认为此时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适用于哪些病症

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的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疾病和一些免疫功能的低下类疾病。魏老所用的冬病夏治的药方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瘀血、痰饮,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协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黄帝内经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的理论,魏老解释为人要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适时调正人体的阴阳,已达到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目的。夏季的三伏天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这时如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穴位敷贴疗法,可以达到扶正固本,鼓舞正气,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的病无从再反复发作。

冬病夏治的时间和禁忌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有明显的时间约束,每年从入伏开始到末伏结束,大约三十到四十天的治疗时间。在整个时间段内均可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但最佳的时间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因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属于治未病范畴(预防性治疗手段),所以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三年效果更佳。

患有冬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所以在做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同时应当注意少吃冷饮、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品,禁食海鲜、鲤鱼、虾等易发物。夏季保持7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切忌空调温度过低。保持乐观情绪,平复因天热引发的烦躁激动。适度锻炼,忌大运动量,以免耗阳耗气。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冬病”,但不是包治百病。敷贴疗法属于“发泡灸”,敷贴后部分患者局部皮肤会有灸泡,特别提醒的是,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疮、疖、痈等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不宜进行敷贴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先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决定。

人们生活水平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自己的健康来,尤其是“冬病夏治”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每年伏天来临之前,各地医院以及一些私人诊所,都会呈现出一番热闹的场面。对此,我们提醒大家冬病夏治并不适合所有的病和人,在没有详细咨询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之前千万不要盲目进行。

魏老介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已有30多年,是全国最早开展穴位敷贴的机构之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年医院穴位敷贴具体时间为:头伏第一天:阳历2016年7月17日,中伏第一天:阳历2016年7月27日,末伏第一天:阳历2016年8月16日。魏老强调,如果错过了上述三天,只要在三伏天这段时间内也可以进行穴位贴敷,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专家简介:魏福良,安徽省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1961年就学于上海中医学院。2012年5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魏福良工作室。

魏老临证强调“辨证施治,重视脉诊;针药并重、灸针并用;用针之法,必先本神;冬病夏治,善用敷贴。”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