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谈及提速降费时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而对于广大用户对“提速降费”感知不明显的抱怨,其表示,我国用户规模庞大,所以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费用下降2.6元,用户对此基本没有感知。(5月9日《新京报》)
如果仅从“大数据”来看,2015年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为用户节省400亿元,“提速降费”效果明显。然而,另有数据显示,“提速降费”后,用户平均每月费用仅下降2.6元,表明消费者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惠,导致人们对“提速降费”的感知度不高。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称是因为“我国用户规模庞大”,显然难以服众:只要“提速降费”力度大,用户规模再庞大,也不影响用户费用大幅下降。
不可否认,自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方案出台之后,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主要表现在,有的已经落实,如固网宽带的“降费提速”等;有的仍“纸上谈兵”,如流量费调整等。对此,有专家曾替运营商“打圆场”,称其进行技术改造和经营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导致流量费调整比较缓慢。然而,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比较缓慢到底要慢多久,专家却语焉不详。
事实上,无须专家“解读”,公众也知道运营商对“提速降费”落实不一的真实原因。众所周知,固网宽带“降费提速”,是显性的量化指标,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旦“降费提速”,公众看得见、摸得着,也能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惠,所以运营商均争先恐后地加快落实。至于“4G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是一种隐形资费,也是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立即调整,势必会影响企业效益。如此,运营商将以技术成本高、企业转营艰难等为借口,延缓落实。退一步讲,即使是固网宽带的“降费提速”得到了落实,也是力度有限,用户平均每月费用仅下降2.6元,就是一个例证。
可见,运营商“提速降费”,步子还可迈得更大些。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忽悠消费者,实际上是在忽悠自己,最终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