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心里到底在想啥?
2016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孩子们的心里到底在想啥?
星报直击:中学生的那些内心困扰 专家提醒:父母要有保护孩子心理的意识
 

□ 星级记者 刘海泉

上晚自习时,他突然向老师说“有人在砸我家”;坐下来看会书,总觉得头部大了一圈,并出现各种臆想;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班里那个女生,严重干扰生活……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难以杜绝,社会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现在的中学生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有哪些困扰?日前,市场星报、掌中安徽记者走访了多所学校,通过部分老师和学生的讲述,聆听当下学生的心理困扰。并邀请多位心理专家,直面心理危机,给出对策建议。

长期内心自卑,出现幻听无奈休学

人物:宿松县某中学 高二男生小方

案例一

今年18岁的小方家住宿松县农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条件拮据。两年前,小方从乡镇初中考上县内一所省重点中学,母亲和很多家长一样,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小方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转眼到了高二,一天晚自习,坐在教室里的小方突然走到班主任胡老师跟前。

“老师,我想回去看看,有人在砸我家。”小方小声向胡老师请假。看到小方惊慌的表情,胡老师决定陪他去宿舍看一看。但来到自家的宿舍推门一看,什么都没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小方自己也惊呆了。

后来,胡老师联系了小方的母亲,才得知,两天前小方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就是幻听”。“小方这个学生很老实,初中时成绩不错,到了高中由于竞争激烈了,成绩一般,表现很自卑,缺乏自信,但是发展到这一步,实在让人没想到。”胡老师说。

无奈之下,家人为小方办理了休学手续,并带他到上海去治疗。

成绩下降,遭父亲打骂后离家出走

人物:合肥市某中学 初一女生小娅

案例二

今年13岁的小娅,是省城一所中学初一学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享受着家人的关爱,也承受着更多的期望。

4月的一个周末,小娅失踪了,家人遍寻不着,无奈向班主任林老师求援。老师一问,才知道孩子被父亲责打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原来,小娅的爸爸一直在安庆工作,家却安在合肥,一周回家一次。平日小娅的生活起居都是妈妈照料。小娅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最近一段时间成绩有所下滑,考试不是很理想。星期六晚上,小娅的爸爸从安庆回合肥,在外面应酬喝了一点酒,回家见小娅在看电视,就如往常一样首先问起小娅的成绩,当看到书包里试卷上的考试分数,顿时火冒三丈,一气之下,将小娅的书包里的书倒出来,撕得粉碎。

面对爸爸的过激举动,小娅顿时觉得委屈,出言顶撞了几句,不料一下子激怒了爸爸,动手掐了一下女儿的脖子。伤心之下,小娅哭着回房,第二天一早,家人发现小娅失踪了。家长、老师最终从一个学生的口中得知小娅的去向,孩子在消失了10多个小时后最终安全回家。

在老师的劝说下,小娅说出了内心的感受,“爸爸一回来就问我的成绩,还把我书撕了,动手打了我,在那一刻,我很伤心,觉得他不爱我,我就想离开这个家。在同学家躲了一天,我也想了很多,觉得爸爸妈妈平时对我很好,我也不想让他们太伤心,所以最后还是回家了。”

升学压力下现臆想,称“死了算了”

人物:合肥某重点中学 高三学生小帆

案例三

今年18岁的小帆,是省城一所重点学校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夕,他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差,出现臆想状况,这让父母急坏了,向团省委12355服务台求助。

据小帆的母亲介绍,小帆在学习上一直很自觉刻苦,原先在县里读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孩子考进了省城重点中学,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上等,这让家长很欣慰。眼看高考越来越近,家人对小帆考个重点大学是满怀信心,但是没想到小帆自己却莫名紧张起来。

在12355心理咨询师的约谈下,小帆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所在的重点中学,优秀的学生太多,我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一天学习10个小时,我要花12个小时,虽然父母没有逼迫我,但我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所以这一年来我感觉很累,心力交瘁。”

更糟糕的是,拼命地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仿佛到了临界点,原先的中等偏上的成绩现在也保不住了。在日记里,小帆这样描述自己的沮丧和苦恼,“觉得自己变笨了,重点大学梦好像越来越远,想到亲人的失望,自己真想死了算了。”

“满脑子都是她”,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今年15岁的小盛,家住长丰县城,在父母、老师眼里一直是个乖巧的男孩,初三那年,他的突然变化,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成绩下降明显,上课魂不守舍的,还经常出现一些激动的情绪,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小盛的班主任韩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次交心,才了解到原来是小盛为情所困。

据介绍,小盛一直对班上一个女生有好感,但始终都是藏在心里,到了初三,他的这种情感愈发强烈,最后发展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对方的一切,想着对方的一言一行,“闭上眼睛,想的全是那个人”,对其余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丝毫兴趣,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小盛也很苦恼,想控制自己的内心,却始终做不到,随着成绩的下降,内心的负罪感越来越强烈,时常出现大吼大叫等激动的行为。“我们都开导他,让他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分散注意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他家人把他转到其他学校,情况才有所好转。”对于小盛的青春期苦恼,至今韩老师仍耿耿于怀。

人物:长丰县某中学 初三学生小盛

案例四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源自于父母的问题

安徽省12355服务平台负责人姚炜耀结合接触到的事例总结认为,“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有一些共性: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多来自于有知名度的学校,成绩一直在中上等。这说明,成绩和升学压力仍然是困扰青少年的最主要因素”。

“社会上习惯性地把心理问题贴标签,什么厌学症、网瘾综合症,其实这都是征兆表象,归根到底是人性的问题。”合肥张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陈纪纲则表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有问题却不自知,长期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给的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会长马如军则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出现问题,我们常说压力太大,其实这只是诱因,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拉力系统’出现问题。每个人在想到自杀时,总会有另一个声音出现去阻止你,这就是所谓的‘拉力’,它来自于情感的幸福感和自我的成就感,而‘推力’就是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感,推力一旦大于拉力,就会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

分析

协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专家建议,家长们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要去适应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一脸沮丧地回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指责、讲大道理敷衍,而应该让孩子的情感宣泄出来,理解他,帮助他。

“重度心理危机结果就是自杀,自杀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如同滚雪球,是无数个创伤事件累积在一起产生的怨恨、偏差行为。”马如军建议,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不是训练孩子的挫折容忍力,而是衡量人情、友情、爱情、亲情的幸福感,维护好坚固的“拉力”系统。

“家长最该做的,就是要让孩子能爱你,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想起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生命不是只为自己活,而是要爱别人。”马如军说,生命教育不能指望学校,家庭的生命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既要规范孩子行为需求,也要关心孩子自我发展,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让孩子找到快乐的方式和手段。”

协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对策

“六变三托”是自杀征兆 父母要有保护意识

提醒

据马如军介绍,一般有自杀倾向的人,身上会出现九大征兆,体现在六个变化和三个托付上。“六变包括:性情变化,比如内向变外向,或外向变内向;行为变化,比如不起床、夜不归宿等;语言变化,喜欢谈哲学、宗教,以及死后会怎样;花钱变化,无目的的大手大脚地花钱;身体变化,残疾、重病,感到不舒服;环境变化,就是家庭破裂、天灾人祸等。而三托就是临终前的安排和托付,托人、托事、托物。”马如军建议,父母要有保护孩子生命、心理的意识,平时要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心理危机,要以预防为主。”马如军提醒,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心理危机,也可以拨打“希望24小时免费热线”4001619995求助。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