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贩“吸血”源于监管“失血”
微声音
“青姑娘” 辞职卖瓜子 不可盲目复制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6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血贩“吸血”源于监管“失血”

□ 汪昌莲
血管“梗阻” 王恒/漫画
 

春节以来,就在各地出现“血荒”的背景下,一些“血贩子”却瞄准了法律法规的漏洞,把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血液当成商品出售。在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卫视《调查》栏目记者经过半个多月的暗访调查,摸清了一条由血贩子操纵的买血卖血的利益链条。(4月26日齐鲁网)

一边是各大医院在喊“血荒”,患者及家属等血动手术心里发慌;一边却是那些被称作“血贩”的人,在“血荒”与“心慌”之间周旋,“开荒”取血敛财。然而,经过血贩之手的血,成了“天价血”,更有可能是“问题血”,最终受到伤害的,无一例外的是贫困“打血工”者,以及为输血付出惨重经济和健康代价的患者。而血贩职业的派生与盛行,缘于血液管制上出现了漏洞,血贩在狂吸制度的“血”。

首先,血贩“吸血”,源于临床“缺血”。除了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无偿献血基础薄弱,导致非法买卖血液现象屡禁不止之外,还有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然而,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为血贩“吸血”,提供了温床。

同时,血贩“吸血”,源于监管“失血”。在医疗机构、血液中心甚至卫生部门面前,一部鲜活的“义务献血法”,成了一张白纸。不可否认,供血、采血与输血之间,隐藏着太大的利益空间,引得各方既得利益强夺豪取,而所谓的血贩,只不过是利益集团雇佣的一个小跟班罢了。特别是,当一些涉血机构充当起吸血的“内鬼”时,血液管理制度,岂止是存在漏洞,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地下利益链条的产生,不仅是来源于违法者本身,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前监管空白的隐患病灶。无论是需血的买方,还是有偿献血的卖方,无不表现出对于血液买卖交易的急迫性,以至于血贩得以吸血液管理制度的“血”,坐收渔翁之利。因此,相关部门亟需建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解决、规范血液市场的需求问题,从加大打击力度上增加卖血者的违法成本。同时,应该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可将血贩、“打血工”等不良行为者记入信用档案,杜绝他们“涉血”。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