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他也要把一双赤裸的手伸入冰冷的山泉水中,每天弯腰、跨步,把一套动作重复上千遍;他技艺超群,徒弟们都已经成了生产上的顶梁柱,自己却依然在捞纸岗位上,默默地为宣纸的传承奉献着光和热……他的名字叫周东红,一位扎根宣纸生产一线岗位整整30个年头的捞纸工人。
在宣纸生产中,捞纸是成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技术含量非常高,因此先人称捞纸工为“匠”。自从1986年来到泾县宣纸厂,周东红30年来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上12个小时以上。他的手由于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烂了又烂。 多年来,他先后荣获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1次生产能手荣誉称号;2007年获宣城市第二届“杰出职工”荣誉;2009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纪录,他成了全公司公认的捞纸高手。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试制的过程中,车间和公司领导总是首先把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而他每一次都不辱使命。 多年来,队伍不断更新,而周东红却始终活跃在这支队伍中。经他捞制的各种纪念宣以及定制的特殊规格品种宣纸,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这些宣纸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市场的好评,有的一投放市场就形成脱销之势,现如今有的宣纸品种的市场价格已超出当时的出厂价四五倍甚至十倍以上。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和研发小组一起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地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
为实现宣纸可持续发展,宣纸生产技艺需要不断地充实后续人才。而培养一个能独立顶岗的技工,最少需要八个月的时间,要培养一个成熟的捞纸工,需要5年以上。由于在带徒弟时,自己的成品率要大大地降低,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是不愿意带徒的。周东红不计个人得失,义无返顾地接过了这一重任。30年来,他先后带了二十多名徒弟,没有园丁之名,却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