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网等
若从未来回望,2016年4月22日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100多个国家齐聚联合国,见证一份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的签署,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这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谱写重要一页。
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有哪些内容值得你我关注?
各国对《巴黎协定》如何表态?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4月21日说,超过165个国家已表示将在22日签署《巴黎协定》。约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签署仪式。数量之多,有望打破1982年签订《联合国海洋公约》时创下的119个国家的纪录。
中国:积极推动《巴黎协定》通过,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美国:签署《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关键里程碑”,美国国务卿克里出席签署仪式。
俄罗斯:俄政府网站20日公布声明称,俄政府已批准签署《巴黎协定》。
法国:去年巴黎气候谈判主办国法国的总统奥朗德率先签署协议。
欧盟:由于欧盟的政治决策机制过于冗长,目前欧盟还没有完成内部指标分配谈判,估测这一最终加入程序有可能推迟到2017~2018年。
斐济、帕劳、马绍尔群岛与马尔代夫:已率先批准了《巴黎协定》,其他太平洋岛屿和气候脆弱型国家的领导人也会尽快跟上步伐。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这么多年来,中国就一直奉行“积极谈、埋头干、做表率、不盲动”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推动全球气候谈判,另一方面,甭管谈得怎么样、谈得成谈不成,我们自己都埋头追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中国经济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用能源消耗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新生产方式的推行,来促进甚至倒逼的。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轻易解决了从“高碳”转向“低碳”的过程。我们的煤炭消耗占比仍然过大,每一次雾霾天的到来,都提示我们要面对这个难堪的现实,做出更积极的转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