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委主任、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记者在湖北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实职改任清闲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的官场心态。(4月12日《半月谈》)
“局长辞职当科员”从一个方面佐证着反腐的成绩。这说明,岗位的责任大了,岗位的油水少了。这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可是,不想当局长的局长,也未必就能当好称职的科员。而且,由于其想当科员的心理是扭曲的,也可能已经存在问题。
为了严把干部提拔关,确保不再出现“带病提拔”尴尬现象,最近国家出台了新规定和措施,加强新任干部审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避免一些问题干部躲过监管的门槛,成为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道理都一样,对于“想当科员的局长”也应该审查过后才能允许。
“想当科员的局长”,都有着这样一种心态:管理越来越严了,油水越来越少了,我干嘛还要出力流汗?这种心理原本就是错误的。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想当科员的局长”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辞职当科员,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规避以往出现的问题,是为了不因为成为别人上升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被攻击,想用“退”的办法守护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可能是以往腐败惯了,突然不能腐败了,觉得当局长没有意思了。差不多的工资,当“科级科员”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对于这种干部,绝不能让他们“想进就进”、“想退就退”。
局长想当科员是他们的意愿,组织也不能强求,俗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强留在局长的岗位上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对于这些干部,一定要加强审计,确保“辞职当科员的局长”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要“带病提拔”也不要“带病降职”。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想当科员的局长”是不是还能当好科员?有些人之所以不想当局长了,就是因为不能腐败了,当科员的目的就是不愿意效劳了。那么,这样的局长就可能在科员的位置上也碌碌无为。这个时候,对已经成为了科员的“局长”是需要加强监管和考核的,不能让他们占着科员的“茅坑”不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