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回家看看 应有更多的“惩罚手段”
非常道
神童神话破灭何止家长须反思
微声音
“天价施救费” 何时画上休止符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神童神话破灭何止家长须反思

□ 范子军/文 朱慧卿/图
 

儿子两岁识千字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遭退学,母亲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喂饭,而今忏悔“是我害了他”。这是一个有关神童和他母亲的故事,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4月7日广州日报)

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却并没有真正能够把“神话”延续下去,读了3年研究生之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便被学校劝退了。尽管魏永康如今已成家立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神话”破灭之后显然不该只有母亲曾学梅一个人要反思。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惯宝宝害宝宝”,过于溺爱不利孩子健康成长,早有不少反面教训,而古时“伤仲永”的故事,也一直在警示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可曾学梅恰恰就犯了前述不该犯的“错误”,为此顿足、忏悔自然是意料中的事儿。然而更有必要追问的是,有人提醒、劝导过曾学梅正确教育孩子没有?到底是什么力量助长了这位母亲制造“神童”的极端和任性?从小县城中的“华容神童”逐步升级到“湖南神童”、“天才少年”……正是由于功利教育和舆论热捧的推波助澜,令曾学梅“走火入魔”不能自制、难以自拔。

试想一下,倘若一路走来,围绕曾学梅和魏永康的不都是赞赏、鲜花、掌声甚而拔高,也不总是能够因为成绩拔尖得到格外的照顾,而多一些客观、理性的声音,甚而有人能够泼一泼“冷水”,抑或进入高校后能够给他补一补“生活自理课”,或许“神童”的人生轨迹又是另外一番风景。在“鹰式教育”屡见不鲜、各色“神童”不时撞入公众视野、媒体炒作乐此不疲的当下,倘若只有曾学梅一个人的自责,而没有有关各方的共同检讨,难免弱化应有的警示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