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飞 张依帆 记者 李皖婷 文/图
张大爷最近为自己的腿伤透了脑筋:去年还能爬大蜀山,最近走100米就觉得右腿酸胀麻木,若再走下去就会变得一跛一跛的。在医院,他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缺血,医生说,若再不加以干预,这条腿就算“废”啦!
名医简介
张万高,副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开展良恶性肿瘤、周围血管病变、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疼痛疾病、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糖尿病足)、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介入治疗。
趾甲增厚、跛行,
留神被下肢静脉缺血缠住
省中医院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万高介绍说,下肢动脉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病变,从而引起缺血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烂、坏疽等。据了解,这种疾病存在较高的截肢致残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缺血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缺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怕冷、麻木和针刺感,检查时可发现足背有瘀斑样改变,足趾尖和趾甲明显增厚、苍白,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紧接着就会出现行走困难,患者一般行走 100米以内 ,就感到患肢麻木胀痛 ,须停下休息片刻方可继续行走,因此这种症状又被称作“间歇性跛行”。
进一步发展就进入中期,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的基础上,中期的主要特点是疼痛。行走时疼痛,休息时也疼痛,越是夜深人静,疼痛越剧烈。
晚期也称作“坏死期”,主要表现为足趾、外踝、足跟等末梢部位逐渐出现发黑、坏死,并在坏死的基础上发生感染,形成溃烂。患者会彻夜难眠,疼痛难忍。
自我检查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非防不胜防。”张万高表示,初期自我检查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御效果,比如若经常出现小腿疼痛,或者脚发凉,就应当留心注意一下脚部皮肤颜色,一般当下肢缺血时,足部皮肤颜色会泛白或出现紫红色。同时,还可用手触摸足背是否有发凉、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那么患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张万高还特别提醒,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上此症的患者来说,步行是最好的锻炼方式。间歇性跛行患者运动应达到接近最大疼痛时停止效果较好。如果患者运动后在小于30分钟的时间内出现最大疼痛,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大,应适当减小;若运动后出现最大疼痛的时间大于60分钟,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小,应适当加大,使运动后出现接近最大疼痛时间调整在30~60分钟为宜。每次运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要逐步减速直至停止。
患者需每天检查脚及鞋子,以便及时发现脚部小破口并进行处理,同时保持鞋子内宽松舒适,可有效缓冲足部应力并提供支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