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文艺 文/图 一本32万字的《千年风云看阜阳》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写的,你信吗?如果跟你说,这位老人自打1991年离休后,20多年出了40多本书,共500多万字,此刻的你嘴巴一定是张开的!他就是被业界称为“阜阳活字典”的知名贤达司洪贤老人。
我的亲身经历 就是一部党史
丙申猴年的开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第二次来到了阜阳市某干休所,听说司洪贤老人又出了一本新书,记者这次是来讨书看的。2015年上半年来看望他的时候,这本《千年风云看阜阳》好像还在腹稿中,速度之快令人叹服。
提起司洪贤老人的撰书及治学精神,在安徽省史志研究领域有口皆碑,仅史志之类的书籍,他就曾先后主持、参与编撰了《阜阳县志》《阜阳地区志》《阜南县志》《日本侵华史略》《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阜阳自然灾害编年史》等史志资料,数百万字。用司老自己的话说,“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一部党史。”
“前半生贫困、坎坷,后半生幸福”,司老这样形容自己的一生。1926年,他出生在利辛县的一个小村庄,祖辈务农。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最让老人难忘的是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那是1933年9月,村里有一个人当了土匪,村里人怕祸害邻居,就把他给杀了。孰料几天后,100多名土匪深夜血洗了他们村子。土匪们到处烧杀抢掠,打死了他的伯父和堂兄,还一把火烧了他家的房子。侥幸的是,那一次他死里逃生了。
1947年,司洪贤老人从颍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荣获了很多荣誉。1982年,司洪贤被调到原阜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负责查阅历史档案、保存资料、编书修志。平时就很喜欢阅读史书的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职业。
修志是一项十分耗费心力的工作,为了核实一个史实,往往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翻阅、摘抄大量的资料。为了搜集资料,他曾和同事们翻山越岭,渡江过河,行程2万里,查询、复印了明正德年间至民国年间所修的颍州府志、县志11部14个版本。为编写“阜阳县大事记”,他和同事们查阅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单位文书档案520多卷,查阅史书、旧志、工具书、杂志160多种,查阅档案部门文书档案10多卷,访问了数十个单位的近百个人。离休后,他又为修志义务工作3年,直到《阜阳县志》正式出版。
身体是本钱 光会工作不行
从1991年离休到现在,20多年来,司洪贤老人每天坚持写作1000字以上,平均每年都有两本书面世,至今已编印公益书籍40余本。年届90的司老虽饱经沧桑,但身板依然硬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且思路清晰,谈吐风趣幽默,和记者交谈起来毫不费力。
说起他长寿的秘诀,他先是给记者拿出了两本书,一本《按摩养生保健康》,一本《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我从1985年开始每天坚持自我按摩保健,别人都说我算得上半个养生专家了。”司老说。
说他是“养生专家”,一点都不夸张。他平时非常注重生活保健。在饮食上,他注意合理营养,不挑剔。每天早上醒来后在床上做一套自我按摩保健运动,从按摩脚心、脚趾开始,然后搓手,按摩手指头、手心。
不但保持锻炼,司老还留心收集有关老年保健知识。他订阅了大量老年养生类报刊,先是照着学然后再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并琢磨着结合自己的套路及方法,摸索出了“摇头晃脑治颈椎”“按揉五官保健康”“按摩胸肚保脏腑”等养生保健方法,推荐给亲朋好友。
为了让自己的养生之道传递给更多人受益,老人又想到了写书,于是乎,两本养生保健的书就这么问世了。司老自己掏钱印刷了数千本,免费赠送给他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总要想着为这个社会留下点啥。”司洪贤对记者说,“能够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最大的快乐!”
今年2月9日,司洪贤老人的新书《千年风云看阜阳》正式出版了。司老先生透露,他目前手头上还有两三本新书写作计划,正在写作其中的一本,其他的也都草拟提纲或正在搜集资料。“身体继续练,书还继续写。”司洪贤老人幽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