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期望。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杨亚达对当下的高等教育感受很深。
“2015年,我作为督导组成员,专门去听课,去听答辩,我因为即将告别职业生涯,跟系里要了一门综合课,上了一个学期,面向大四学生的。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感受,确实现在的课堂,跟以前不一样了。”杨亚达吐槽说,“我上课往下一看,85个人来了一半都不到,其中一半的人都说去找工作了。我问他们买书了?他们说没买,没有教材。听课过程中,原来看手机是偷偷摸摸放下面看,现在是光明正大拿在手上看。过一段时间,我问他们教材买了吗,还是没买。但是最后一节课,准备考试要点的时候,全都来了,找我拷贝PPT,我明确说不能给,书本上都有。不给,他们就不停骚扰我,说老师,我要找工作,没时间看书。”
“现在的学生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杨亚达感叹道,“星星再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了。高等教育普遍这样的状况,怎么能为国家提供万众创新的人才支撑?”
“大四上学期在9月份,舆论就面向广大公众强调保证就业,导致学生就以为先找工作是理所当然的,说国家都支持我找工作,老师凭什么不支持?”杨亚达强烈呼吁,在进行就业宣传的时候,不要影响学生完成学业。
杨亚达还提到,当下理工类高校青年教师多以科研为主,投身在教学上的太少。“我希望在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然后来考察他的科学研究,老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要回归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