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流通情况看,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在今年的两会上带来了加大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的建议。
粮食生产成本上涨收益较低
夏涛表示,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但粮食价格增幅明显放缓,而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特别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涨幅较大,种粮比较效益仍然较低。与此同时,受行业竞争激烈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影响,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粮食加工行业受到双重挤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此外,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较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畅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变直补为“产补”挂钩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夏涛提出加大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的五条建议。
一是中央政府和主销区共同对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中央政府应该在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主销区是当前国家粮食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也应对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中央政府和主销区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补偿金额根据粮食调出量核定,多调多得,少调少得。
二是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改变目前普惠制的粮食直补方式,实行“产补”挂钩模式,由单纯根据种粮面积补贴,变为依照种粮面积和向国家出售商品粮数量补贴方式,使粮食补贴向种粮大户倾斜。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和总体安排,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通粮食物流通道,进一步完善应急供应体系。
四是解决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问题。建议国家对主产省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本息予以全额核销,或至少比照核销第二轮挂账办法(由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使每年用于支付利息的部分资金腾出来,用于增加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补贴总量。
五是积极支持粮食主产区降成本、去库存,建议国家及早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