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曾先兆流产 二胎要格外慎重
阻击癌症,不妨试试肿瘤免疫治疗
早春气温无常 需防冠心病发作
下一篇4 2016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一胎曾先兆流产 二胎要格外慎重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生育二胎已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二胎孕前应做哪些常规检查呢?夫妻双方未避孕多久归为不孕症范畴?哪些特殊情况要尽早治疗?2月23日上午9:30-10:30,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安徽省针灸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田丽颖与大家交流。

□ 杨波 王津淼 记者 李皖婷/文 倪路/图

孕前检查必不可少

读者:我生第一胎的时候已经和丈夫做过孕前检查了,现在准备生二胎,还需要做孕前检查吗?

田丽颖:我们认为一胎生了个健康宝宝,二胎孕前仍需要做相关检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需要再次孕前检查看看当下是否适合怀第二胎,检查一下是否有不适宜怀孕的疾病。二胎孕前检查和一胎时的检查差不多,女方可以考虑做的检查如: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宫颈TCT检查,妇科彩超,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优生优育等。男方可以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

最好取环三月后再试孕

读者:取环了准备生二胎,是不是取环后就开始试孕?还是先要进行调理?

田丽颖:老百姓所说的“环”也就是医学术语中的宫内节育器。它的避孕机制复杂,研究表明,主要是局部组织对异物的组织反应而影响受精卵着床。活性“环”的避孕机制还与活性物质有关。“环”放置宫内以后,长期的异物刺激会引起子宫内膜的创伤及慢性炎症的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取环三个月后待子宫内环境得到修整后再开始试孕,有条件的女性最好可以在取环后先进行中医药调理再试孕。

第一胎有过先兆流产,二胎要格外慎重

读者:我在生一胎时曾有过先兆流产,还到医院保胎了,后来剖腹产产下一健康女儿,备孕二胎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田丽颖:在二胎怀孕期间需考虑以下的问题:第一:在第一胎怀孕期间,是否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先兆流产、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妊娠高血压等,如果在第一胎有这些问题,那么怀第二胎需更加慎重。有先兆流产史的女性朋友最好在孕前进行相关调理,孕后积极保胎。第二,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的,要注意与第一胎的时间间隔,考虑子宫破裂的风险问题,原则上剖腹产两年后再怀第二胎。顺产生育两胎的间隔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顺产生育两胎的间隔时间最好一年以上,目前有研究认为,妊娠间隔短于18个月或大于5年是早产的高危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效果好

读者:我结婚已1年多,没有怀孕,看西医好还是看中医好?

田丽颖: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其中,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一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对于怀二胎的朋友来说,如果未避孕连续一年不孕则属后者。这种情况是需要治疗的。

我科认为不孕症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更佳。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已有几十年历史,主要运用针灸治疗、隔物灸法、耳穴压丸法、中药内服外用等疗法。

1、针灸治疗:

主穴:关元 子宫 大赫 三阴交 次髎 秩边

加减:肾虚胞寒加灸肾俞、命门、神阙补益肾阳,暖宫散寒;冲任血虚加气海、血海益气养血,充实胞脉;气滞血瘀加太冲、膈腧行气活血化瘀;痰湿阻滞加丰隆、阴陵泉化痰通络。

操作:关元、子宫、大赫针刺补法加灸或平补平泻;三阴交虚补实泻,亦可加灸;次髎、秩边要求针尖向前阴方向刺入2~3寸,有针感向前阴放散为佳。

2、其他疗法: ①隔物灸法:根据中医辩证选用方剂,共研细末,填于神阙穴,上置生姜片以大艾炷灸之;②耳穴压丸:取内分泌、神门、内生殖器、肾。以王不留行子压于局部,以胶布固定,每天每穴按压50次左右,左右耳穴交替使用,隔两至三天更换一次。

3、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代表方:毓麟珠。

4、输卵管局部治疗:经阴道、宫颈向宫腔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输卵管粘连或积水严重的患者必要时配合手术治疗。

本期指导专家 田丽颖

教授、主任医师。从医执教30余年,擅长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其对不孕、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痛经、闭经、功血、更年期综合症、盆腔炎、宫颈炎及妇科肿瘤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以针灸、中医药为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