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列席两会 其意义大于争议
□ 郭元鹏
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1月29日在深圳会堂开幕。本届大会的列席委员中,有年仅13岁的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柳博。柳博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本届会议了解更多关于中小学建设方面的情况。虽然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他没有发言的机会,但是他依然感到很新鲜。(1月31日中新网)
一个才13岁的学生,能够和大人们坐在一起参加政协会议,这确实是很新鲜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虽然不能发言,可是也能通过这次会议了解一下关于学校建设方面的趋势。这对于他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一个13岁的学生,在政协会议上能做些什么?有人说,一个小孩子能够参加政协会议已经是不错的了,即使不能发言也已经是巨大进步。的确是这样的,让未成年的学生参加政协会议,本身就是一种制度的包容。有了这样的锻炼经历,就能从小培养孩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一说到两会似乎只是大人的事情,而实际上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诉求。眼下的孩子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孩子。由于心理成熟得比较早,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有些想法实际上是超越大人的,有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也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是不赞成有些人说的“让13岁少年参加政协会议没有意义”的说法的。这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积极前行。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探讨一个问题:在政协会议上,这位13岁的孩子是不是也能有发言权?我觉得,既然是一种制度的前行,不妨让这种前行的步子再大些。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也“说说心里话”?或许,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意见和建议是不成熟的,但却是最真实的,如果能让他也“说说心里话”,他因为没有成年人“前怕狼后怕虎”的顾虑,说出的话语就会是最真实的意见表达。即使不够完美、不够成熟,其实也不可怕,最起码出席会议的成年人可以当做一种参考。
高校医院全员聘用制怎样才不会流于形式?
□ 童克震
按照人社部等方面的计划,未来中国事业单位编制将严控总量,对小学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基层卫生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还会给予一定的补充编制,实行严格的审批制管理;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公立医院,未来仍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会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转为全员合同聘任制。(1月31日《经济观察报》)
人社部研究的“高校医院全员聘用制”并不是“首创”,早在2004年广东等地就高调实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后因“聘民不聘官”而“月缺花残”;人社部此次研究的“成果”,会不会像以往一样成为“烂果子”,一切都没有十足的机制保障。最关键的还看全员聘用制能不能“全员聘任”,退出机制能不能“一退就灵”,考核机制能不能考核得民主、公允,权力干预能不能被制度阻退等。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高校医院全员聘任制还是要“死机”。
广东等地高校聘任制流于形式,就是因为只从制度上启程的。而制度推行的时候,更多成了权力拿捏的橡皮泥,“全员聘任制”也就操作成了“教师聘任制”,这种不公平的聘任肯定埋伏庞大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直接让“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式。结果,编制还是那些编制,教师还是那些教师,“退出机制”对于铁饭碗教师而言,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名义上实行了“聘任制”,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这样的聘任制有什么改革、进步意义呢?唯有立法推行高校、医院全员聘任制,堵死权力规避、玩弄“聘任制”的后路,全员聘任制才能“聘民也聘官”。
必须看到,我国医院、高校仍然是行政化固化的高地,权力大小领导都有一顶“乌纱帽”戴着,学术、技术为本的学校、医院都在受制于权力,“全员聘任制”在“权力乱伸手”的环境里很难将公平进行到底,也就很难长久生存下去。唯有法定这两个领域彻底去行政化,完全“以学术、技术论英雄”,营造比学赶超无障碍通道,人们才能对聘任制充满希望,“全员聘任制”才能健康成长,而不会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