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年终奖”炒作背后的企业文化迷失
非常道
办假结婚证过年难解逼婚焦虑
“10元打印费”为嘛这么贵?
“15元盒饭不断供” 莫成空话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6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奇葩年终奖”炒作背后的企业文化迷失

□ 杨朝清
 

近日,广州有网民在朋友圈和微博晒照称,在他们的公司年会上,老板为员工准备的年终奖是充气娃娃、老干妈、人字拖等奇葩物品,有网友戏称这是程序员的标配。这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创意的年终奖能表达公司的文化和用人理念。(1月26日《深圳晚报》)

在眼球效应时代,年终奖成为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一些公司不惜剑走偏锋。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就会发现“奇葩年终奖”大都出现在互联网企业,并且通常打着企业文化、创意的噱头。年终奖“乱花渐欲迷人眼”既隐伏着以名利为价值导向的商业炒作,也折射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偏与错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企业不惜逾越社会底线,挑战大众的审美文化。这样的做法说轻一点,是好心办了错事;说严重一点,是价值追求的迷失。“奇葩年终奖”事先有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纳员工的意见?想当然的“奇葩年终奖”即使有部分员工喜欢,却难以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同。

年终奖作为一种社会联结纽带,作为一种润滑剂和粘合剂,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认同感。然而, “奇葩年终奖”却可能适得其反,徒有企业文化的外壳,却没有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企业管理者精神家园的荒芜乃至杂草丛生,难免会通过另类乃至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任何企业文化的建设,都不能逾越一个基本规则:尊重和回应劳动者的利益诉求,让劳动者的权利得到捍卫、尊严得到呵护,让劳动者“生活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只有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员工和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奇葩年终奖”打着企业文化的“遮羞布”进行炒作,是一种低成本营销。脱离了人文关怀的“奇葩年终奖”,迎合了少数人口味,最终很难让大多数人叫好。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