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外喝酒应酬,如何保护胰腺?如何防治胰腺癌?劳累后出现心慌、手足震颤,是否患上胰岛素瘤?1月12日上午9:30~10:30,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安徽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帅剑锋与大家进行电话交流。
腹痛加上胰腺外分泌异常或是胰有问题
读者:近期感觉脐周疼痛、发胀,大便次数增多、色淡、发亮,漂浮于水面。做过B超、CT,未见明显异常,应该怎么办?
帅剑锋:引起脐周疼痛不适的原因很多,大致有肝胆、结肠、十二指肠、小肠、胰腺等部位的病变可引起。有大便习惯改变,依你的说法可能为脂肪泻。这与胰腺外分泌异常或不足,使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摄取和利用发生障碍有关。蛋白酶缺乏的大便表现为肉质泻、有恶臭,脂肪酶缺乏的大便表现为脂肪泻,淀粉酶缺乏的大便表现为发酵性腹泻。
腹痛加上胰腺外分泌异常提示胰腺有问题,需行全面的检查,如胰腺增强CT、MRI及血清酶学检查,消化道造影,排除小肠疾患。如检查仍无阳性发现,可从饮食上调整或中医调理。
预防胰腺癌,健康饮食习惯很重要
读者:乔布斯死于胰腺癌,现在都讲胰腺癌凶险,有什么症状及怎么防治?
帅剑锋: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5%以下。因为位置隐蔽,早期癌变在体检中难以被发现,而胰腺本身神经不丰富,早期肿瘤不会引起疼痛,也缺少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只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吃饭时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容易被误以为胃病。后期主要为腹痛、腰背痛、黄疸等症状。
目前胰腺癌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手段,因此,胰腺的B超、CT、MRI检查对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防癌比治癌更重要,要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预防胰腺癌,要戒烟、戒酒,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
6类人群应定期检查胰腺
读者:一亲戚胰头发现肿瘤,小于2厘米,无侵犯,预后怎样?什么情况下须查胰腺?
帅剑锋:我国约有85%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仅20%左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而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为90%到100%,5年生存率可达70%到100%。你亲戚为早期胰腺肿瘤,但要遵守医嘱,正规治疗。
下面六类人群须注意,定期体检。主要有:1、年龄超过40岁中老年男性;2、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的患者;3、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4、有癌症家族史、吸烟酗酒史者;5、急、慢性胰腺炎者;6、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等。
劳累后心慌,可能是患上胰岛素瘤
读者:一亲戚经常劳累后出现心慌、手足震颤,快速进食后缓解,有医生说胰岛素瘤可能,怎么检查及治疗?
帅剑锋:胰岛素瘤病人的典型症状为低血糖发作,引起两组相连系症状。一种是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手足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另一种是头痛、头晕、焦虑、举止失常、精神恍惚甚至有癫痫样发作等神经精神方面症状。须首先确定症状是否由低血糖引起,其次低血糖原因是否为高胰岛素血症,最后明确是否有肿瘤及肿瘤的部位。建议住院检查。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胰石症病人无明显腹痛,无需治疗胰石
读者:别人是胆囊长结石,有一亲戚是胰腺长结石,怎么回事?
帅剑锋:胰腺长结石伴有由其引起临床症状者称为胰石症。有人将其分为真性结石(胰管内结石)和假性结石(胰实质内钙化灶)两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胰石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的形成与发展与慢性胰腺炎互为因果,其被看做慢性胰腺炎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认为,胰石症病人无明显腹痛,仅表现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者,无需针对胰石本身治疗;对伴有炎症腹痛频繁发作的,无论其胰腺功能如何,均应内镜下取石或碎石或手术治疗。
本期指导专家 帅剑锋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外科常委。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擅长治疗肝、胆、胰及胃肠系统疾病,尤其擅长腹腔镜手术、内镜治疗,在临床上中医药应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