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且有多家媒体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转发。随后,这段视频中出现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争吵的细节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视频疑点颇多,疑似摆拍。(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摆拍“地铁对骂”,用造假的方式消费北京人,无论是个人的“策划”,还是企业的“创意”,都是一种恶意炒作行为。乍一看,摆拍“地铁对骂”,是为了抵制不文明的“京骂”行为,揭露部分北京人态度差、没素质、存在地域歧视,这貌似一次善意的炒作。
然而,制造虚假的“地铁对骂”事件,本身就与当今诚信社会格格不入,轻则违背了信息真实原则,重则损害了公共道德。因此,当善意的炒作影响了众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时,这个“善”实际上就成了一种“恶”。换言之,善意的炒作也要坚守道德底线,以不正义的手段去追求正义,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鼓励和推崇。
时下,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炒作的阵营已经转移,网络成了草根群体的舞台,也成了炒作者的天堂。网络炒作有低门槛和高效率的特点,借助电脑和网络传播可以瞬间传遍天下,凝聚起超高的人气。问题是,网络炒作良莠不齐,一些恶意的炒作,既另类又反常,违背了社会道德,挑战了法律尺度和社会秩序。比如,摆拍“地铁对骂”,拿北京人开涮,尽管其出于抵制“京骂”的善意,但也是一种恶意的“善意炒作”,既欺骗了公众,又损害首都文明形象。
因此,摆拍“地铁对骂”事件,值得有关部门反思。更重要的是,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规的引导,提高政府对于虚假、低俗炒作和网络信息的技术制约与实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