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记者李皖婷
低血压也是一种病,其危害不亚于高血压。省卫生计生委专家提醒,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疾病,在老年低血压中很常见,应该引起广大老年人的重视和警惕。
吃饱后“醉饭”当心被餐后低血压“缠上”
餐后低血压是指老年人在进食两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原收缩压≥100毫米汞柱,下降至≤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些头晕、虚弱、嗜睡的表现。
专家介绍说,餐后血压下降最低点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收缩压下降最高可达8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达45毫米汞柱,多于餐后两小时恢复到饭前的基础血压值水平。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于早餐后的占73%,中餐和晚餐亦可发生。大多数老年人可以通过体内自身调控系统较快恢复血压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餐后低血压降低较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慢,导致心脏和大脑缺氧缺血严重,轻者出现头晕眼花、倦怠乏力、精神萎靡、犯困等症状,严重者可以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缺血性脑卒中等。
餐前喝杯水有助缓解血压下降的速度
有餐后低血压症状的老人应该餐后平卧0.5~2小时,从而保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待症状消失或血压恢复常态后慢慢坐起,无头晕眼花症状后方可起身站立行走,避免因不慎摔倒导致骨折或者其他外伤。
专家提醒,老年人应少食多餐,荤素搭配,避免只进食谷物等碳水化合物食物,每次进食七八分饱即可。建议餐前喝一杯水,饮水可迅速增加血容量,缓解血压下降的速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旦发现自己有餐后低血压,老年人也不要擅自服用降压药。由于老年人可能有多种疾病共存,此前就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可能影响餐后低血压的药物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