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体育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省体育局副局长甄国栋告诉记者,五年来,全省各级政府,特别是体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促进了全省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改善体育竞赛、训练和全民健身设施条件,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五级场地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全民健身设施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体育设施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体育设施纳入规划
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对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省体育局财务处副处长张伟介绍,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都有公共体育场”;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对“十二五”时期体育设施建设发展提出的要求是“推进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制定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强化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提出“全省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达到4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分类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省规划建设两个一;设区市规划建设五个一;县规划建设四个一;城市街道规划建设一房一场;城市居委会(社区)规划建设一苑多点。”的五级体育设施网络建设目标。
体育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体育场地53189个,用地面积9268.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7万平方米,场地面积6931.46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4209个,场地面积166.65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48980个,场地面积6764.81万平方米。以2013年末全省总人口6030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8.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5平方米。2014年,安庆市体育馆等10个省运会体育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在建的有宿州市体育馆,霍邱县体育馆、体育场等2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
预计到2015年12月31日,全省体育场地将超过67000个,场地面积将达80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37平方米以上。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
在省级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省体育局投资建设了省体育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二期、体院新校区二期工程、石关体育训练基地和黄山太平湖水上基地。省体育局正在打造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在市级体育设施方面,全省16个省辖市中,合肥、蚌埠、淮南和安庆等15个市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省市全民健身中心拥有率达93.75%,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规划设计完成。合肥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阜阳市基本建成了“五个一”。
在县级体育设施方面,全省56个县、6个县级市中,阜南县、广德县、太和县和明光市等42个县(市)拥有公共体育场,全省公共体育场拥有率达67.74%。明光市、太湖县和太和县等68个县(区)拥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省县(区)全民健身中心拥有率达64.76%,广德县新建成游泳馆。县级“雪炭工程”项目已达35个,天长、定远、临泉、太和县等基本建成了“四个一”。
体育设施发展仍有不足
省体育局副局长甄国栋表示,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省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体育设施发展质量不高,我省现有体育设施大多是室外小型简易场地,室内体育场地较少,大中型体育场馆不多,市级“五个一”达到率为31%,县级“四个一”达到率为6.4%;三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体育场地类型、数量、规模和投资差异明显,已建和新建的居民小区绝大多数没有体育活动用地和标准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建设水平与群众健身需求有差距;四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和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开放度不够,设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