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电商垄断 皖企需“抱团出海”
2015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6年电商:传统企业电商化加剧
寡头电商垄断 皖企需“抱团出海”

□ 记者 任金如 于彩丽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其中,滁州市琅琊区一家名为“安徽云伙计”的公司下属店铺竟接单540多万件,成交额达9.6亿元,这一奇迹的创造,足以说明电商平台对于皖企的重要性。

2016年,中国电商双寡头的电商格局即将形成:中国电商将只剩下阿里(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及腾讯京东系(京东、微商等)两个电商垄断之寡头格局。皖企想在电商消费品市场上占有不败之地,必须“抱团出海”。按照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光建的话说,发展电商,重在创新与落地。

电商格局:中国电商双寡头形成

回顾:京东“双11”也过了百亿,从这个数字,可以预测出2016年中国电商的格局,即中国电商双寡头的电商格局形成:中国电商将只剩下阿里(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及腾讯京东系(京东、微商等)两个电商垄断之寡头格局。

这个事件对传统企业2016年做电商具体启示是:中国传统企业做电商,第一步还是要做好淘宝、天猫、京东,第二步做全网电商渠道,第三步才考虑微电商及社交电商。由于中国电商垄断的既定格局,做电商要用改良的思路来做,千万不要用电商革命思路来做电商,即绕开淘宝、天猫、京东,一步就走向社会化电商之路,凡是互联网激进革命思路的传统企业电商,都会死得很惨:因为你绕过了中国90%现有电商人群来做电商,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安徽对策:在国家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大趋势下,电子商务逆市发展,成为低迷行驶中非常难得的一个亮点,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光建认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周边省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发展电商,重在创新与落地。电商落地的关键是传统商业与电商的有机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合作共赢。

巨头触网:与特色平台共舞

回顾:实体店面在被电商挤压得空间愈来愈小的时候,是否是电商统揽天下呢?事实是没有,有些时候实体店并没有完全死去,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傍上了电商。今年“双11”期间,安徽百大易商城作为安徽本土最大的网上超市,主要发展线上下单线下超市自提或物流配送的服务。目前,百大易商城不仅有自己的网站,还在京东、苏宁、建行、人保、电信等平台上开设自己的第三方店面。“我们安徽的本土特产在这些网站上卖得非常好,也曾经在5天内卖出了3吨库尔勒香梨和阿克苏苹果。”百大易商城总经理助理高旺盛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判,电商下的是一盘大棋,玩的是配置全球资源、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几乎没有任何的平台或商家能够一手遮天,进入2016年这样的格局不会被打破。特色平台,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谁都不会想到在2016年会有哪个或者哪些小而精的特色平台将异军突起。

安徽对策:安徽是农业大省,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从省电子商务协会获悉,加快我省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打造农村电商品牌,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居民家门口,已经成为我省电商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已经有安徽省快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农产品物联网、数字追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运用、全网整合供需平台建设,打造安徽快销农产品生态供需链平台。未来,消费者可以吃到安徽优质生态农产品。

安徽省电商协会、安徽大学教授刘晓云:农村电商和跨界电商是接下来的重点

农村电商发展明显。近年来,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推进,安徽省还是比较成功的。今年7月份,财政部和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其中我省的明光、舒城、岳西、广德、无为、金寨、桐城、砀山8个县(市)榜上有名。加上去年首批入围的7个县,我省目前一共有1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

跨界电商发展突出。今年以来,跨界电商从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建设,到一些重点企业的突起,在全省来看,过去一年中,电商中跨界电商增涨比较快,发展突出,这也是未来电商发展的大势所趋。

共享经济市场广阔,潜力较大。现在在做的社交电商、社区电商,也就是基于社区的共享经济大发育模式,虽然在安徽省发育的比较慢,现在北上广这些发达城市发展得还可以,像滴滴专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共享经济就是把这种碎片化的时间、产品做到极致。比如我把家里的厨房贡献出来,给那些没有地方做饭的人提供美食,不是家政保姆来做,而是邻里之间的一种互助,就更具有人情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价格敏感性有所减弱,未来人们可能不再过分强调东西便宜,可能更强调的是品质,和这种情感的交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