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手机”更需心中“有定力”
非常道
“蛇蝎保姆”,倒逼子女尽孝!
微声音
方舟子是否诈骗 公权部门不能失语
下一篇4 2015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课堂“无手机”更需心中“有定力”

□ 张玉胜
 

拿手机刷微博、玩微信、看新闻……这已成当前众多大学生每日的生活习惯,然而,这样的习惯被许多学生带进了课堂。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类特殊人群,即课堂“低头族”。为了让课堂“低头族”能抬起头来认真听课,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都在推行“无手机课堂”。(12月30日《中国新闻网》)

在“低头族”已近乎成手机时代社会通病背景下,多所高校力推“无手机课堂”,这既有利于青年学子的专心听课和学业有成,更有助于充分保障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不失为值得尝试的管理创新,大部分学生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彰显出此项措施的合理与必要。不过,手机止步课堂,能否让“低头族”重新抬起头来认真听课?透过记者的持续观察发现,此举在个别高校已呈现先热后冷、效果衰减的现象。这或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矫正“低头族”必须戒除“手机依赖症”,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弄清楚是什么让已步入课堂的学生,仍对手机内容耿耿于怀或放心不下?是引人入胜的电影情结,是期待“下回分解”的网络小说,还是渴望不断更新的新闻信息,亦或是亟待刷屏的微博猎奇?总之,当为与教学内容并不相干的课外之物。“手机依赖症”实际上是一种难以遏制的心理欲望,或者说是不可抵挡的某种诱惑。从品格完善的角度考量,进入学习境界的学生,应当力排与听课内容无关的各种杂念,适时完成由室外网民到室内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当为高校学子必备的自控素质和防干扰能力。伟人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与恒心的故事,或可成为提升青年学子致力听讲自控力的榜样。

诚然,要激发青年学生抬头听课的吸引力,高校老师富有内涵、生动活泼和扣人心弦的高质量授课不可或缺,但学生排除干扰、收拢学心的自控力更是远离手机依赖的重要内因。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这比外部要求更管用。”懂得舍与取,力避情绪化,培育“拿得起、放得下”的思维定力,不仅有助学业,更会受益终身。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