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当晚,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日前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12月28日《新京报》)
应该说,考研出现泄题及答案网上热传,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只是一直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导致愈演愈烈。此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相继被曝泄题,表明法定国家考试已集体沦陷,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可否认,无论是考场作弊,还是考试泄题,抑或试题和答案网上疯传热卖,“国考”乱象丛生,均与考试组织者脱不了干系。换言之,有的考试组织者受利益驱使,要么在考场上“睁眼瞎”,要么直接出卖部分试题及答案,以此牟取暴利。可见,一旦考试组织者诚信失守,见利忘义,一场严肃的“国考”,便成为其敛财的一桩“买卖”。 殊不知,考试组织者出卖试题、答案,从小处讲,破坏了正常的考试秩序,损害了公平正义;从大处讲,触犯了刑律。
特别是,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9)》,首次将找替考等作弊行为入刑,堪称法律护考“史上最严”。如此语境下,仍出现考研泄题乱象,令人难以容忍。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此次考研泄题事件展开彻查,对作弊者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避免给不法之徒留下可乘之机。否则,一旦公平尽失,民怨沸腾,举办执业资格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然而,考研泄题,缘于立法难产。 法律的本质是利益的规范,立法过程本身就是利益各方博弈的过程。虽然立法要慎重、科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出台考试法是众望所归,严打考试程序中的不法行为是民心所向,更是拯救法定国家考试公信力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