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辞别旧岁,迎来新年,十二地支过去一轮,今年又逢猴年。
很多人上小学时都学过《小猴子下山》。说的是一只下山的小猴子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专心,有始有终。这是我们受用一生的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庄子》、《淮南子》等均有记载。至吴承恩《西游记》创造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典型形象,成为善于识别真伪的、能驱魔除怪的代表。
猴年快到了,你知道安徽的典故、美食、地名,有哪些是和猴有关的吗?
典故 亳州猴戏法延年益寿
五禽戏创编者华佗,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亳州)。它是模仿虎、鹿、熊、猴、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广陵郡的吴普,投华佗为师学医,得到了华佗的教诲,他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
他为什么能活那么高的年龄呢?据说,吴普原来是个官宦之家的子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有一次华佗带着他外出采药,回到家他就病倒了,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六脉和平,一点病没有。
华佗说:“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最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炼。”吴普听了这番话,心中暗想:噢,我说师父身体咋恁强壮,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忙问:“老师,能教给我吗?”华佗说:“当然可以,我教你的是五禽戏。这‘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练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练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练其关节;五是鸟,按鸟飞的动作练其胸腔。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感到周身轻松,腹内欲食 。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
华佗拿出一本《五禽戏法》交给吴普,又走到院内,伸曲跳跃,展合扑跌,做了一遍“五禽戏”。
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练了起来,练呀,练呀,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他把此法又传给了许多人,凡学会了“五禽戏”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艺术 利辛胡集“耍猴”谋生
利辛胡集“猴戏”始于清光绪元年。
当时一位胡集人在外谋生,跟人学习猴戏,并带回一只怀孕的母猴,从此猴戏在胡集繁衍开来。
1950年前后,胡集镇一带农民生活都比较贫困,于是,他们三三两两结伴成行,牵猴挑箱,耍猴谋生,全国各地留下利辛“猴戏”的足迹。有时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耍,让猴子翻个跟头,或是作个揖,这些动作做完后,他们就会向人家要东西;有时随便找个较为开阔的地方,支一个场子,让猴子进行表演,然后拿着托盘向围观者讨要钱物。
正如猴戏演出前所唱:“锣鼓一打圆周周,哪方有粮往哪悠;南乡收了吃大米,北乡收了喝糊粥;南乡北乡都不收,沙河两岸度春秋……”
不过,那时候艺人们一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不会让猴子挨饿。对于他们来说,猴子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保障,更像是他们的孩子。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猴戏已经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成了一种文化艺术来传承。我省利辛猴戏这一民间艺术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
成语 范进中举成“尖嘴猴腮”
出处:《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像你这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照照。”
范进中举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在《儒林外史》书中,它只是其中的一篇作品。
全椒人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这本书,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分家之后,吴敬梓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吴敬梓不上十年就把家产荡尽,开始了穷困潦倒的生涯,正像他自己后来所回忆的:“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这时,他在科举道路上也很不得意。考取秀才以后,一直没有中举。
雍正七年(1729)他到滁州去应科考,由于“文章大好人大怪”,他有被黜落的危险,幸亏后来遇到一位姓李的学政,才破格加以录取。但到了秋季,他参加乡试,却又名落孙山。这件事使他对科举制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家道中落,使吴敬梓对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切的体验,生活的剧变,也为他开拓了与下层人民接触的机会,使他有可能看到底层人民的一些优秀品质,这无疑对他的创作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用猴讽人“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齐物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蒙城庄子虽然在字面上没有写猴,但这个故事说的是和猴有关的。
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