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世玲 记者 李皖婷
蚌埠一男子沉溺于酒竟数年,不得以用铁链将自己锁上,希望能借此戒酒。专家表示,该男子已患有严重的酒精依赖症,多年下来,酒精已对他的脑部神经产生损伤,只有通过专业的治疗才有望戒断酒瘾。
记者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了解到,近年来,前来戒酒的患者持续增加。但医生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戒酒存在认识误区,而错误的认知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记者采访了物质依赖科主治医师刘钰,请她澄清常见的几种戒酒认识误区,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你或家人不小心犯的错。
误区一:只要在家里看住,一滴酒都不给他喝就行了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家里看得住,坚持几天下来酒就戒掉了。这是对一些酒精成瘾还不是很严重的人来说的,如果真的喝酒到了一定严重程度,尤其是早晨起来就要喝酒的人群来说,自己在家里戒酒是非常危险的。”
刘钰解释说,人体的酒精戒断症状有个时间表,一般停止饮酒几小时到半天,就会出现手抖、出汗、心慌、情绪烦躁等感觉;等到了停止饮酒12~48小时以后,容易出现癫痫发作,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大约在48小时后有可能出现最严重的戒断症状——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认识亲人,不知道时间,病人极不安宁、情绪激动、大叫大喊。
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四肢抖动非常厉害,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
因此刘钰建议,如果平时的饮酒量非常大,饮酒年数又特别长,整日酒不离身,若想安全戒酒,最好到专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正规戒酒。
误区二:吃点戒酒药就没事了
35岁的小范最近动了生二胎的心思,决定戒酒。他去药店买了一些所谓的“戒酒药”,可是一个疗程的药吃完了,小范发现“戒酒药”对自己几乎完全无效,有两次和朋友出去吃饭,朋友才劝了一句让他喝酒,他便又喝得大醉,回家后被老婆好一通责备。
刘钰解释说,很多人图省事,省心,也为了免去戒酒时的痛苦,认为找医生开点戒酒药吃吃,就自然而然把酒戒掉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在上桌前,喝点戒酒药就没事了,“其实这也是非常错误的理解。”
刘钰表示,戒酒需要药物的配合,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己战胜“酒瘾”“心魔”的毅力和家人的理解、支持。
误区三:只要送到医院,就是送进保险箱了,不会有事的
为戒除酒瘾,40岁的周先生打算住进医院戒酒。可是去医院咨询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去戒酒的患者也非常痛苦。周先生心里打起了鼓:本想着去医院戒酒可以舒服些,可这样看起来,跟在家里戒酒也没什么区别嘛,那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去医院呢?
刘钰介绍说,正因为酒精的戒断症状非常凶险,震颤谵妄的死亡率甚至可高达25%-50%。这意味着并非到了医院就不会出现戒断症状,而是指通过药物的控制,减少震颤谵妄的发生率,减轻戒断症状,从而降低死亡率。
误区四:既然戒酒有风险,那干脆不戒了
“我喝了半辈子酒了,要我把酒戒了,还不知会生出什么毛病来呢!”55岁的老郑说这话不是没有“依据”的,“我的老伙计,跟我一起喝了二、三十年的酒,家里人非让他戒酒,结果整个人差点毁了,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老郑听说戒酒风险很高,尤其是像他这样酒龄很多年的人,在戒酒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甚至会发生猝死。所以每每家里人劝他戒酒,他都把这一套“理论”搬出来。
“戒酒有风险,那就不戒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的想法,实际就是为了逃避戒酒的借口。”
刘钰解释说,大家都知道饮酒伤身,整日酗酒必然会对身体各个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有很多酗酒的人都合并“三高”,脂肪肝、肝硬化、痛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甚至有的人才40来岁就查出来脑萎缩,已经开始有了痴呆的早期表现了。
误区五:只要坚持戒一个月下来就行了
27岁的小费年纪不大,但是酒龄近10年了,自己也感到身体大不如前,所以萌生了戒酒的念头。
“只是不知道戒酒需要住多久的院,要是住一个月院就能彻底戒酒就太好了。”小费说。
“是不是住一个月院就能把酒彻底戒掉啦?那干脆我们都去医院住一阵子吧。”刘钰说,很多人都问过她这个问题,但事实上这个认识也是错误的。
刘钰表示,戒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住院治疗只是为了更加安全、有效,是戒酒的一个开端,同时通过住院期间与心理医生的交谈,能更进一步地了解酗酒背后的原因,思考自身的问题,改变错误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善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