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好了“双11”的伤疤 迎来“双12”的疼
地方车改不能关起门来定补贴
非常道
微声音
“与父母同住可减税” 释放政策暖意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好了“双11”的伤疤 迎来“双12”的疼

□高亚洲
“大放血” 王恒/漫画
 

马上就是“双12”,价格大战又进入了全力冲刺阶段。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让利消费者,有多少是先涨后降大忽悠?中国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可以提供一定参考。这份报告是对94款“双11”网购商品的价格跟踪情况报告,中消协比较了它们在“双11”当天、11月18日和12月5日等三个时间节点的售价后发现,94款商品中,共有32款仍能以不高于“双11”价格购买。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忍受了通宵熬夜的抢货、忍受了慢如蜗牛的送货,终于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12月9日《北京日报》)

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在“双11”那天买东西就能便宜,而平时价格就一定贵。难道是商家不愿意在平时卖货么?当然不是。只要能赚到钱,商家巴不得天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才高兴。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双11”也罢,“双12”也罢,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商场节假日“让利促销”是一个道理,都只不过是一种营销策略而已。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人家不赚钱绝对不会卖,换言之,就算是“赔本甩卖”,我们也不大可能真的买到比成本还低的商品。

对于那些明降暗升忽悠消费者的商家,有关部门当然应该进行打击,对于变化无常的商品价格,有关部门也确实应该设立价格追踪监测机制,为消费者的权益保驾护航。但作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讲,自己也应该多长个心眼,不要总是商家一忽悠就上当,人家挖个坑你就往里面跳。

我们知道,再安全的社会环境我们也需要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样,再好的购物环境也需要消费者的理性判断。不客气地说,世上本不该有“双11”这样的人造购物狂欢节,大家都攒着劲到某一天熬夜买东西,甚至高价买回来一堆根本用不着的商品,就是消费理念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现在“双12”又要到了,如果谁又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到时候再上当,刚好了“双11”的伤疤又迎来“双12”的疼,真的别光怪别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