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出台《科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公示制度(试行)》,通过晒工作日志、用工作日志,先后约谈和问责25名干部,调减多个部门编制,在考核干部日常工作实绩、破解为官不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区委组织部部长李启斌在接受采访时,举了官渡区农林局一家下属单位编制不少、活却不多的例子。“一个月工作就围绕着救一只鸟。”最近一次编制调整,官渡区农林局编制从195个一下被削减到70个。(12月6日《人民日报》)
“一个月就救一只鸟”,透过数据变化,不难看出,这个农林局之前养着多少闲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原来,这几年当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官渡区农林局业务萎缩严重,可编制却没相应缩减,业务量自然不饱和。
那么,为何不动态核减人员编制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是缺少制度约束,对明显超编的单位,现有的规定没有限时要求调整到位,于是一些领导为了少惹麻烦,不得罪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能拖则拖。试想,如果官渡区农林局不是人多得太离谱了,恐怕还不至于被削减。
一个单位如果严重超编,众多人“一个月只为救一只鸟”,那显然会人浮于事,浪费纳税人的钱,成为变相“吃空饷”。不仅如此,如果实权部门人特别多活特别少的话,那有人就有可能闲则生非,暗中设卡,四处刁难群众,索要好处,从而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形象,削弱政府威信。
“一个月就救一只鸟”这样的“悠闲部门”还有多少呢?看来,组织人事部门有必要按照编制规定,主动进行一次大排查,把问题严重的部门逐一“揪”出来,然后限期进行整改,把富余人员分流到人手紧缺的单位,或安排到基层,甚至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不仅如此,还应就此定下规矩,今后要动态地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核编定岗,确保在岗人员人人有事做,而且工作量要达到一定的“度”,坚决杜绝人多活少现象的发生。否则,就要追究人事部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