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日从北京市交通委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针对小客车、机动车实施更加严格的限行措施;并通过停车综合治理等措施,缓解首都拥堵。(12月3日新华网)
缓解拥堵,不少城市似乎总是对“拥堵费”情有独钟。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讲,对于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征收“拥堵费”不失为一种有力举措。这种以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来解决稀缺资源——城市道路的分配问题,总比通过限行限牌等渠道化解,要来得公平一些,值得一试。
但问题是,这笔费用与有车一族的行车成本相比,至少不算是一个好消息。那么,缓解拥堵,不提“拥堵费”到底行不行?
表面上看,一个城市在成长中出现的所谓拥堵现象,人们似乎都会与车辆数量挂起钩。其实,这种判断只是抓住了问题的冰山一角。举例来说,一条街道出现了马路市场,随之而来的“肠梗阻”现象,有人常说小商小贩是“罪魁祸首”;再比如,在餐饮娱乐、酒店商场等人流车流集聚区,每每可见人与车互不相让,并“卡”在原地难以“蠕动”,对此有人亦说驾车者素质太低,不应该与行人争路。
其实,应对城市拥堵问题应该另有策略。一个人,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肠梗阻,大夫就会将拥堵的那截剪掉,并稍做处理使肠道通畅。同样,一块好端端的草坪却被人为地踩出一条道来,这并非市民缺乏爱心所为,而是那里很可能需要一条道。这些道理很简单,一条街道或一个区块出现了严重的拥堵,虽然不能将人或者车强行赶走,但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有效分流,并形成市场链,让商机饱和的梗阻地带自然解阻,到时候,拥堵也就不是什么过于烫手的山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