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传销:夫妻俩把哥哥姐姐、小姑子都拉来 骗局暴露:他们又将儿子和80岁父亲骗进来
非遗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 遭9人实名举报资格造假
3上一篇 2015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非遗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 遭9人实名举报资格造假
被举报人:系造谣,为竞争对手操纵的恶意举报 省文化厅:正在核实,若举报属实将撤销其资格
□ 记者 曾梅
 

昨天,一则《国家级非遗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资格造假》的消息在微信里炸开了锅,自称是祁红技艺传承人的9人,实名举报被省文化厅公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人王昶资格造假。

对此,王昶称对方造谣,“这就是一场商业竞争,对方根本目的是为打垮我。”

昨天,省文化厅向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表示,目前为公示阶段,已接到举报并启动调查,若举报内容属实将撤销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9人实名举报: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资格造假

11月27日,省文化厅在官网上公示了“我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名单中“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推荐人为王昶,紧接着,当地自称祁门红茶技艺传承人的9人,开始实名举报王昶资格造假。

在举报材料上可以看到,实名举报的9人分别列出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从事红茶业的履历。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其中两名举报人——闵宣文和谢永中。

举报1:伪造从业简历

采访中,闵宣文告诉记者,王昶简历为1983年~1986年在原祁门茶厂学徒。“我们9人都是1984年及以前进入祁门茶厂工作,但却从没听说有叫王昶的学徒。”闵宣文说,按照文化部规定,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的,必须从事该项遗产25年以上,在该领域或区域内被公认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王昶并不符合这个条件。

“王昶真正进入祁红产业是在2008年成立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只有7年,根本不符合文件规定的25年以上的年限。”举报人说,王昶显然是在伪造从业简历。

举报2:虚构学艺事实

据谢永中称,1985年之前的祁门茶厂是祁门县唯一的祁红精制生产企业,而祁门红茶手工制作技艺直到1996年之前仍属于祁门茶厂保密技术,即便是正式员工也无法随便进入车间学艺,向外人传授则更是无从谈起。

举报3:虚构师承关系

举报称,王昶虚构是陈季良先生的徒弟一事,陈季良是祁红制茶泰斗,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即任祁门茶厂技术副厂长直至1982年,随后任技术顾问至1988年6月退休,1993年去世。

当事人回应:2岁入茶园,1983年前后涉足茶业

对此,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致电王昶,他表示,其父亲曾是当地一家茶厂厂长,自己也是在茶园里长大。“我2岁就被母亲带到茶园,从此与茶为伴,到1983年前后,因结识陈季良的儿子,机缘巧合得以跟随陈季良学茶,后来创办自己的茶厂、公司。”王昶说,那些举报自己造假的举报内容并不属实。

省文化厅:已接到举报,若属实将撤销推荐资格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省文化厅非遗处张处长,其回应称,此前确实接到过关于王昶的举报,并已启动调查。

“接到举报后,我们就有纪检部门介入,并将此事转给黄山市文化部门,由他们先进行调查、核实。”张处长说,目前王昶还只处于公示阶段,公示到本周五截止,期间收到任何举报都会介入调查,若查实王昶确实造假,将会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撤销其资格,不再推荐。

记者对话

举报人:申请材料造假,不该被推荐

记者:因何想起要实名举报王昶?

闵宣文:我们都比较了解王昶,在祁门红茶行业从业时间并不长,这次看到他竟然被省文化厅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被推荐者名单,我们觉得太不合理,商量之后决定举报。

记者:此前你曾在王昶的公司里任职,这次实名举报他,你有没有顾虑?

谢永中: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他造假我就必须要举报揭穿。

被举报人:竞争对手操纵的恶意举报

记者:在你看来,这9人为什么举报你?

王昶:这9个人几乎都是同一家茶业公司的员工,很显然是出于商业竞争,这是我的竞争对手操纵的恶意举报,目的就是要打垮我和我的企业。

记者:对于同时被9人实名举报一事,你怎么看?

王昶:欢迎举报,也欢迎相关部门调查,我没造假就不怕被查。如果相关部门需要调查我,或需要我提供任何证明,我都会全力配合。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