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野蛮人”愈来愈多,阳光私募、股权基金、险资,甚至个人投资者等渐次粉墨登场。
近期引发市场关注的,比如,在资本市场鼎鼎有名的,2009年度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掌舵人罗伟广。11月20日,金刚玻璃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罗伟广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从举牌数量和耗资规模来看,以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为代表的险资,似乎无悬念成为A股的“举牌王”。跟阳光私募专挑小盘股不同,财大气粗的险资瞄上了银行、地产等超级大盘股。
频繁的举牌给标的上市公司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巨额资金举牌往往会在资本市场引起热烈响应,不少拥趸者会跟随买入,尤其像泽熙这类业绩超好的私募,更是一呼百应,股价很快就会被炒高。
但是泽熙举牌10余家上市公司后,并没有长期持有,而是很快减持。其持股超过5%拥有提案权后,提出的要求仅仅是“高送转”,而“高送转”是很多投资者乐此不疲的炒作概念。
比较典型的是,2014年4月,泽熙投资委托华润信托向宁波联合提交了一份临时提案,较宁波联合原来的利润分配预案多了一项“每10股转增15股”。
后其又在黔源电力身上上演了提议“高送转”的戏码,另外泽熙举牌的美邦服饰、赛象科技等均因“高送转”被爆炒。
“其实提议高送转对大股东没什么损失,又不是提议分红。”一位私募老总表示,这种提议对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任何作用,只是让二级市场有了炒作的砝码。
跟阳光私募举牌比,险资举牌就被证券分析师们解读为利好,认为被举牌公司迎来了长线资金。比如新世界、三特索道、南玻A等被险资举牌后都获得券商分析师的增持推荐。
“我们险资投资一般是看好上市公司长远的发展,投资期限较长,希望公司能够带来稳定的利润。”举牌的一家险资内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