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之水为何不向 港股通的低处流?
东风标致408 1.2THP手动豪华版 超低油耗 4意前行
中国股市 值不值得长期投资?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A股之水为何不向 港股通的低处流?

皮海洲
 

有关数据显示,在沪港通开通的第一年里,沪港通的成交总体上并不活跃,一年的成交金额甚至只相当于A股市场火爆时一天的成交量。尤其是“港股通”方向,交投更显冷静,这种情形与沪港通开通之前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沪港通开通之前的一个时期,不仅A股、H股两市场都掀起对沪港通概念的炒作热潮,而且内地投资者赴港开户者络绎不绝,投资港股成了内地不少投资者的一个向往。

那为什么“沪港通”开通后,“港股通”的交投却出现了遇冷现象呢?诚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沪港通是一座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无法用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上座率来衡量它的成败;相反,它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验证。也正因如此,人们不能因为“港股通”遇冷而否定“沪港通”的积极意义。但即便如此,正视“港股通”遇冷的事实还是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尽快结束“港股通”遇冷的局面。

“港股通”何以遇冷?这与“沪港通”开通之前的“港股开户热”其实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如果开通了港股账户,就没有必要再选择“港股通”了。毕竟直接开通港股账户较之于“港股通”来说,更方便投资者的投资。毕竟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需要受到投资标的的限制,而持有港股账户,投资者进行港股交易就不受此制约。因此,直接开通港股账户的内地投资者越多,选择“港股通”的投资者就会越少。

当然,“港股通”遇冷在很大程度上与“港股通”50万元资产的门槛设置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沪港通”的平稳着陆,“港股通”设置了50万元的门槛,这个门槛实际上直接就把内地股市最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挡在了“港股通”的大门之外。毕竟目前A股市场符合50万元以上门槛设置要求的投资者占比不足7%,93%以上的投资者都被这一门槛挡在了“港股通”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港股通”想不遇冷都难。

而在“港股通”把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之后,“港股通”向内地投资者包括符合条件的内地投资者的推介也是非常有限。内地投资者很难有效全面地了解港股。别说是了解港股投资的相关知识,就是看港股的股票行情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虽然目前内地的股票软件都添加了港股行情,但投资者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股票行情,很难看到一家完整的上市公司资料介绍。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也确实很难开通“港股通”,更别说是选择“港股通”进行股票交易。

此外,港股与A股两个市场的风格不同,也放缓了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步伐。毕竟A股市场是一个以投机炒作为主的市场,市场偏向于炒作题材股成长股,而香港股市是一个价值投资的市场,投资者追捧蓝筹股。而且“港股通”的投资标的也是以蓝筹股为主。正是基于这种不同,这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此一来,A股市场仍然是内地投资者的主要选择。更何况在最近这一年,尤其是股灾前的7个月,A股上演了一轮小牛市行情,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内地投资者因此乐不思蜀。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港股通”遇冷,有的因素是难以改变的,有的因素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有的因素是下一步就可以改变的。所以,对于“港股通”遇冷这事,两地市场的管理者,既着急不得,同时也怠慢不得。但下一步放宽“港股通”投资标的,降低投资门槛却是必须直面的两件事情。实际上,在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开通港股账户的情况下,“港股通”继续保留50万元的门槛设置并无太多意义。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