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多元产业 构建“能源之都”蝶变新格局
2015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南多元产业 构建“能源之都”蝶变新格局

□ 记者 吴传贤
淮南江淮云产业平台。 陈彬/摄
淮南日芯光伏高倍聚光产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陈彬/摄
 

淮南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要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淮南市委、市政府确立了“1235”发展战略。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路子。

“能源之都”进入“互联网+”时代

长期以来,淮南在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同时,自身却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差、地方工业薄弱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摆脱城市发展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依赖,构建多元结构的新格局,淮南市委、市政府确立了“1235”发展战略。而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淮南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借“互联网+”东风趁势崛起。

位于淮南高新区的江淮云产业平台,建立于2014年1月,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目前,项目一期4.5万平方米已投入试运营,项目二期约2.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是淮南市委、市政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创业创新,重点打造新一信息技术产业而建立的首个招商平台。

江淮云产业平台主要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应用、呼叫中心,软硬件研发和青年创新创业五大类产业。目前科大讯飞、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中意之旅、图联科技、科艾公司等92家企业已正式引进。正在洽谈拟入驻的有30余家企业。自2014年9月平台投入试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超4亿元,带动相关就业2千余人。

今年第三季度,入驻企业快速爆发发展,业务亮点频现。如全省第一批建立众创空间的安徽壹土网科技公司、全省首家同城快递的顺捷物流公司、淮南铁塔公司的云监控平台、依托供销社开展农村电商的安徽乡妹子电商公司、针对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互联网众筹金融的普惠金融公司,等等。

据介绍,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淮南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江淮云产业平台将紧紧围绕“互联网+”和“百万平米空间、千亿产能园区”的发展目标,力争3至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4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调转促“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

淮南市委书记沈强表示,淮南将坚决打好加快“调转促”攻坚战,确立四大发展目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强化六大保障措施。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淮南市坚持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战略和“1235”产业发展战略。即围绕“一个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 “双轮驱动”: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加快“三化进程”:加快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进程。实现“五个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道路,奋力打造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据悉,到2020年,淮南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确保实现1200亿元,向1500亿元冲刺。力争2015年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由负转正,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年平均增幅10%以上,力争达到1000家。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由淮南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淮南下一步将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五大高成长性产业。到2020年,将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现代医药产业基地、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4个基地,打造成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地域特色引出的发展转变新思潮

淮南是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发生地、中华美食豆腐的发源地,拥有皖北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华东白洋淀焦岗湖等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淮南立足历史悠久、山水怡人等优势,推出系列文化活动,以旅游助力发展转型。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上重要位置,叫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打造转型发展的“绿色动力”。

据介绍,在“1235”产业发展战略中,淮南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建设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大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和“舜耕山城市旅游带”三大核心组团。鼓励民营资本兴办体育产业,做大做特做优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康体运动等重点业态,加快构建大健康产业链。到2020年,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0个,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4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力争达到30家。

不仅如此,淮南还依托京福高铁淮南东站,推进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把东部城区建设成为全市的现代物流商贸中心、以现代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基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把西部城区建设成为特色旅游区、传统产业基地和生态恢复示范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山南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的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中心、文化、科研教育和体育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目标。加强中心城区与北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把北部地区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推进凤台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协调发展,加快毛集实验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将凤台、毛集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到2020年,县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与全市实现同步增长,超过50%的县区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

培育“产业集群” 打造淮南品牌

2014年4月,淮南首家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206创意文化产业园隆重开园。园区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以创意产业的新思维、新理念与前沿高职教育互动,目前已有19家文化企业入驻园区。

2015年9月,中国·淮南设计装饰文化园在安成特色文化产业园揭牌。该园区由淮南市委宣传部策划扶持,联合鑫海集团倾力打造的设计装饰集聚区,着力构建江淮流域家装设计交易、公共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和优势企业集聚“五个中心”,打造“淮南设计”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淮南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平台吸引项目,项目创造效益。去年以来,淮南市将园区建设作为文化产业鼓励创新、集聚要素、培育主体、降低成本、辐射引领的发展新路径,制定并下发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发展的系列文件,重点打造少儿艺术、影视旅游等八大文化产业园,培育文化创新力的集聚区、示范区和先导区。各县区还结合区域文化特色,进一步延伸非遗“传承”、抗战遗址保护开发、休闲生态观光和红色旅游等文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淮南市在《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编制服务业五年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精细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规划建设煤化工产业物流园、医药产业物流园、电商快递物流园等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园。依托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一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全市检验检测资源,打造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畅通融资渠道,鼓励采取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打造融资融智服务平台。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优势,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依托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重点发展云计算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以“互联网+”为核心,大力培育网络经济产业发展。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