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作家和诗人的视角 谈文论艺、触摸肯綮
给人和事赋予今昔贯通的人文内涵
乾坤入韵自宏远
致徐子芳先生的贺函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给人和事赋予今昔贯通的人文内涵
在徐子芳先生《六远集》研讨会的发言张武扬
 

在徐子芳先生《六远集》研讨会的发言

张武扬

子芳先生是资深且仍活跃在当代的作家诗人,召开这个研讨会可喜可贺!许多朋友可能知道,由于我是圈外人,也未曾参加过文学圈的这类研讨活动。但这次是个例外,一方面与子芳先生40年交往的情感,另一方面出于对子芳先生作品的尊崇和喜爱。三册的《六远集》摆在我的书案上,静静地散发着清新的墨香。与作者认识交往这么多年了,觉得随时间推移,其诗词歌赋愈发炉火纯青,不仅灿烂、热烈、坚韧,而且也更显宁静、深远、幽邃。几十年创作生涯中,不变的是可贵的坚持,尤其吟诗赋词作文,不亦乐乎,作者营造了一种与诗文密切相联的生活方式。

一、我喜欢《六远集》的诗词卷,原因之一是近年来,我由逢年过节时的手机短信,而引发也尝试写一些旧体诗词。旧体诗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当下非但不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新兴的时尚,在传播和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旧体诗词创作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才、识、学俱佳才能得其三昧,不但要钻进去,还要出得来,脱去躯壳,才可登攀一定境界。那就不仅仅是形式美,而是真正体现创造创新,超脱之后得其心灵的放飞,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家国情怀,在旧体诗文中有着最广泛的体现,历史上类似诗文不胜枚举。作者也是如此,努力与时代同步,发自己的声音,可谓“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凡大事均有佳作,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上海世博会、国庆佳节、红军长征纪念、抗战胜利纪念等。作者是真实坦率、心灵丰沛的诗人,诗句的隐与显、放与敛,常常以一气呵成的气韵,把意象与情思表达得恰到好处。

二、《六远集》有一册文谭卷,主要收录的是作者为散文小说所作的序,还有致辞及评论文章等。其中收录了为我的散文集《青花的韵味》所做的序。赵凯先生在为此册所作的序中专门提及并引用了作者该序的内容。作为一位资深散文家,几十年来,作者不满足于创作数量的积累,与时俱进地通过对人生、对事物认知更深的挖掘,展现自己探索和创新从不止步的鲜明风格。与此联系紧密的是作者的文化积累。有代表性的如《青山明月系诗魂》、《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诗歌》等。虽说文化意味很浓,却又与近年风行的“大文化散文”不同。作者落笔是因为心里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给沉寂的东西插上了翅膀,给个别的具体的人和事赋予了今昔贯通的普遍的人文内涵。

三、辞赋我是外行,读《六远集》辞赋卷中那些大开大合的辞赋作品,唯有肃然起敬。作者不仅是以报告文学、散文见长,在诗词歌赋和其他文体里,也有独立的存放自我的空间。作者《名城赋》写得极有气势,许多佳作可能在安徽至今很少有人能超之。最有代表性首推《合肥赋》,它不仅是百城赋征文一等奖获奖之作,而且现也成为合肥打造旅游名城的最佳介绍文字,彰显了合肥的文化软实力。其中,凝炼地概括合肥地理位置的“抱长淮接黟岳,东出碧海;领吴越拥中原,西闻黄鹤”,我觉得可成为咏歌合肥的辞赋名句。

(作者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本文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