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破10亿,12分钟破100亿,33分钟破200亿……相比往年,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的表现似乎更加疯狂。 然而,11月11日当天,通过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深夜未眠等着“抢便宜”的网购族,遇到了商品价格不降反升等现象。
案例一 有钱花不出,数据频繁加载失败
11月10日晚,不少“剁手族”守在电脑旁,不停地摇动手机,希望能够幸运地抢到“1元购”美国含税往返机票等。省城市民赵小姐是一位资深网购达人,11月11日零点刚过,赵小姐便开始对购物车里的商品逐一付款,结果却出现数据加载失败等情况。“熬夜抢单,网页一直显示‘哎呀喂,被挤爆了,请稍后重试’,这分明是不让买的节奏。”赵小姐说,她每一次刷新的结果都一样,网页打不开,不让你下单,也不让你付款。
“后来连宝贝图片都无法打开,特别扫兴。”她告诉记者,在购物车里放了3000多元的物品,在确认订单以及付款时,两者总会有一个阶段出现数据加载失败等情况。
案例二 促销过后,商品价格不降反升
“同款商品,我9月份买的时候58元,‘双11’竟然调整到138元,这商家太坑人了。”省城居民汤先生对刚刚过去的“双11”狂欢节没有一丝好感。他向记者反映,平时他并不爱网购,之所以关注在线商城,皆因为最近几天狂轰乱炸的购物节宣传广告。
今年9月,他曾经帮妹妹买个自拍杆,当时,原价138元,销售价58元。
而昨天汤先生再次点开该商品网页时,发现同款商品的价格已改为原价138元,无任何折扣。“之前没有任何促销宣传的时候,只要58元,可‘双11’狂欢节期间,价格却不降反增。”汤先生觉得这太不靠谱。“这分明就是虚假打折,还好没有购买,否则真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
案例三 熬夜“抢便宜”,等来降幅1元优惠
很多人以为“双11”期间,只要网购,什么商品的折扣力度都会很大,其实不然。网购族蔡女士说道,为了“抢便宜”深夜未眠,等来的仅仅是降幅几角、几元的优惠。“早知道我就不参加这个活动了,早点睡觉省得第二天顶着‘熊猫眼’上班。”
蔡女士的购物车里约有800元的商品,狂欢节活动期间,她发现很多商品的折扣并不给力。比如,她准备给自己的平板电脑购买一个内胆包,“双11”前的价格为68元,“双11”当天的价格仅便宜2块多钱。
她还举例,之前看到一个汽车香薰片,售价29元,“双11”当天的降幅仅为1元。与此同时,蔡女士告诉记者,她还进入网站的“国际商品”区,准备入手一瓶某品牌卸妆水。“因为之前在实体店买过,最近刚好用完了,便想看看狂欢节期间是否有优惠,顺便一起购买。”可是,蔡女士查看该商品的网络价格后发现,该商品与实体店的价格一样,均为220元,并未有任何优惠。
案例四 零点刚过,预定商品瞬间售罄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还向记者反映,虽然自己的购物车的物品不少,但并没有全部抢到。“有的商品零点刚过,便从购物车里自动消失,通过网站查询得知,该款商品已瞬间售罄。”省城某高校大二学生杨同学苦恼地说道。
原来,杨同学在一个月前就看中了一双品牌运动鞋,专卖店售价999元,而“双11”期间,该商品网上旗舰店的狂欢价只需459元。“算了下,网购的话便宜五折还不止,我就想着等一个月后从网上购买。并把该款运动鞋提前收入购物车。”
万万没想到的是,“双11”零点刚过,杨同学还没来得及付款,购物车里的运动鞋已经自动消失,她急忙进入该品牌网店查询,发现此款商品已经售罄。“这才12点01分,刚刚过了1分多钟,商品就卖完了。”杨同学觉得郁闷极了。
她还说,前几天收藏的一件衣服,等着“双11”降价了付款,结果发现已经打不开网页了。“应该是下架了,没问店小二,问了也是自动回复。”
提醒 谨防“双11”促销暗藏的消费陷阱
与线下商场相比,网店省去了房租、人员、物业费等中间环节产生的大笔成本费用。因此,电商在“双11”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但不少商家的促销都暗藏消费陷阱。
如,很多电商平台“双11”活动当天打出各类价格优惠信息吸引消费者,其中不乏存在先提价后降价或虚构原价再打折的现象。一些没有提前做好市场比较的消费者,容易受到超低折扣诱惑而冲动购物。
“双11”期间,还有一些商家在促销时,打着“特价”旗号的商品,成为商家吸引客流,带动店铺内其他商品销量的促销手段。消费者不要为了这些“特价”商品或为了包邮而“凑单”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同时,要谨慎商家以“超卖”、“缺货”、“备货不足”等理由不发货。
此外,网购中二维码盛行,有些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消费者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在此提醒,消费者如遇到网络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运用相应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