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为近两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新人,70后作家徐则臣的作品曾屡获大奖,此外,他也是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被提名者之一。他的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日前,徐则臣携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啊,北京》现身合肥纸的时代书店,与读者分享了这部新作的心得。
跟别人区别才能成为自己
70年代的作家大多存在模仿的问题,在徐则臣看来这也并不是坏事,他举例说自己认识一个作家,“写书20年,前十年一直困惑怎么写都像别人,但他一直坚持,十年过去了,接下来十年,焦虑的是怎么写都不像自己,又花了十年来摆脱这个阴影,十年过去,终于他写的是自己了,成了一个作家,非常有风格。”
徐则臣坦言在《啊,北京》这本小说里,能找到很多前辈的影子。这部小说断断续续写了4年,徐则臣说他每天都在调整想法,“我希望在向先锋文学作家致敬,体现出他们最好的一面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东西,摆脱阴影,像齐白石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跟别人区别了才能成为自己。”
作家没有好坏之分
说自己是发散性思维的徐则臣认为,自己并不是创作很快的人,也写不了畅销书。“我一天最多写两千字。”他透露,自己与唐家三少是朋友,几年前两人曾有一次聊天,“唐家三少问我,你多久写一本书?版税多少?我就如实回答,写一本书要好几年,版税是12%。三少说,我每天写8000字,28天写一本书,已经写了128本书。”徐则臣笑言:“假如要从经济的层面,那我确实应该感到压力很大。传统文学作家里最有钱的是莫言,因为他得了诺贝尔奖。你们看每年作家富豪榜上,最有钱的都是网络作家。不过,假如出于文学的层面,那我完全没有压力。”
采访中,徐则臣强调,自己对畅销书作家并无偏见。“我觉得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读者的趣味不同。畅销书作家都是非常勤奋的。”
阅读功利很挑没什么不好
关于读书,徐则臣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读营养多的书。“阅读一本经典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经验和智慧,阅读经典的好处就是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但是我们生活的确很忙碌很累,也没必要每天都抱着经典,也可以读一些轻松愉快的作品。阅读,可以是一个杂食动物,但凡你有兴趣,都可以读。”
说到自己,作为一个非常职业的读者,徐则臣坦言自己很挑,阅读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徐则臣感慨,自己现在阅读时间没有过去多,主要是重读认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书。“书一定要有用,阅读跟你的职业、工作相关的作品,短时间需要获取最大的营养。”
对于年轻人,徐则臣则建议对读书没有判断力的时候要广博地阅读,“读一本坏书跟读一本好书的收益有时候是一样,某种意义上,当你在批判的同时已经提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