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俗称“中风”,在我国,卒中已成为第一位死亡原因,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专家提醒,卒中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也要注意预防。
约一成脑卒中患者年龄低于40岁
在中国,每12秒钟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病率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超过150万人。
很多人误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实际并非如此。27岁的王丽(化名)不抽烟不喝酒,身材不胖,也没有熬夜的习惯,结果却依然发病。医生反复搜寻危险因素和病因,唯一明确的就是被动吸烟……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能接诊到中青年患者,我们医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中就约有一成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高宗良表示,饮食和行为方式与中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频繁在外就餐、肥胖、生活方式不合理等均为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也有危险信号,记住它可以保命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约有3/4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早预防与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秋冬时节,卒中最容易发生。”高宗良表示,天气逐渐变凉,温差变大,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人体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导致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出现紊乱,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加重心脏和脑部的负荷,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导致卒中发生。
要预防脑卒中,市民平日最好以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减少或避免进食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食物,将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至4次运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每次活动时间要不少于30分钟。
此外,虽然脑卒中的发病很突然,但如果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发病的危险信号。除了常见的肢体麻木或者乏力、言语不清、视物困难、身体平衡失调等特征外,一些行为的异常其实也可能是发病讯号,例如炒菜不放盐、打麻将乱出牌、胡言乱语、头晕、肢体乏力无力等。发病后,应当以最快速度选择有资质、有能力进行急性期脑血管病救治的综合医院、脑血管病专科治疗。
五类人最容易被心脑血管病缠上
一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均开始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研究表明,中老年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主力军。
二是肥胖人群。肥胖的人多伴有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长期积累引起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故肥胖者应特别注意,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三是过度饮食人群。饮食不节,大吃大喝,加之运动减少,造成过多摄入食物转化为热量,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转化为脂肪在皮下积聚,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四是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不畅,最终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是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功能失衡,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