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快递实名制” 打上监管“补丁”
又见干部嗑瓜子 “有病”为何不去治?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5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给“快递实名制” 打上监管“补丁”

□ 刘博皓
紧箍咒 王恒/漫画
 

寄快递也将要实名啦!昨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禁毒工作通气会,省厅禁毒局局长邓建伟透露,物流寄递实名制已在广东试点两年,2016年底,将在广东全面执行。目前相关规定已经进入立法层面,或将从源头上解决案犯利用物流寄送渠道进行涉毒犯罪的问题。(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

应该说,快递不实名所带来的问题确实不少,比如毒品买卖、爆炸物寄递等等。屡屡发生的快递乱象,使快递实名制引来各方关注,但围绕着快递实名制的利弊,快递到底该不该实名,一直处于争议漩涡中。如今,广东省将快递实名制纳入立法层面,具有破冰价值和意义,但应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和跟进。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以及交通运输的日趋便利,我国的快递业业务量增长迅速。不过,由于寄递业务具有简捷快速、人货分离的特点,导致了某些乱象的出现。从这个方面而言,对快递行业进行严格监管,采取快递实名制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或杜绝违禁物品的寄送,而且还能保障快递行业的安全有序。但是,快递实名制犹如硬币的两面,假如使用不当,就可能对快递客户利益造成伤害。

现实中,曾经发生过快递企业员工泄露客户信息事件,少数不法快递员以及网商将快递单上的客户信息出售给他人,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此之下,客户个人信息的泄露,意味着隐私权、财产权面临严重的威胁,个人工作生活也面临着被骚扰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具有隐蔽性,通过常态化的监管约束方式,往往无法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和效果。

事实上,快递实名制的推广,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但却面临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隐忧。那么,在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之间,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基于此,在快递实名制推行过程中,有必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相关快递企业要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再比如,构建快递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快递行业的动态监管,完善惩罚措施,倒逼快递企业严格自律等等。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