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想起母亲
情系师范
抢读
3上一篇 2015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抢读

 

乡村中学的课余生活是贫乏枯燥的,何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帮十多岁的半大农村孩子,身体和精神都处在极度的“营养不良”中。放学后,帮助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几乎就是课余生活的全部。一本小人书、一部乡村电影、一些大山之外传来的已经过时的新闻,都能让懵懂的心充满新奇、渴望,叽叽喳喳地“热议”很长时间仍意犹未尽。此时,如果有一本课外读物,那绝不亚于“天上掉下的馅饼”。

这样的“奇事”还真让我碰上了,到现在我都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初二那年暑假,正在烈日下“黄汗淌、黑汗流”帮父母干农活的我,休息时到小叔家串门,突然发现他睡觉的竹席上放着一本墨绿封面、厚厚的书,我立马眼睛发亮,“蹿”过去将书抓到手中,封面上《西游记》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我当时就叫了起来:“这是哪里搞来的?给我看!给我看!”

小叔虽然是我的长辈,年纪却和我差不多,只比我高一个年级,也和我住在一个村里,房子前后连着。他的父亲也即我祖父的弟弟是当时我们这个家族唯一吃“公家饭”的人,在一个镇上的供销系统工作,平常很少回家,这次回来安排家中农活,带给了小叔这本《西游记》。小叔同样和我处于精神“饥饿”状态,自然不愿让我先睹为快,而我拿到书后却“贪婪”地不愿放手,仿佛从书中如万花筒般变幻出一片片奇妙异景来引人不能自拔。相持不下之际,小祖父出来给我们打“圆场”:“你们俩轮着看吧,谁有空谁先看”。 小叔趁我不注意,一把将书抢过去,死死抱住,让我再也不能偷袭得手,我心中像被猫挠了一般,望着小叔无可奈何。

从此,小叔家成了我最向往和惦记的地方,稍得空闲,我便粘住小叔,眼巴巴地盯着他手中的书,假惺惺地问“好看吗?”小叔一开始还硬撑着想自己独霸一下先看完,后来,被我缠得不耐烦了,只好对我作出了如下的妥协:白天归他看,晚上归我看。我一听,大喜,却忘了小叔的“小伎俩”:彼时正是盛夏,屋内闷热,晚上他要到村口纳凉,我若要看书,就只能猫在屋子里,同蚊虫和闷热做伴了。但书的诱惑已经使我顾不得许多了,一口答应了小叔的条件。每天傍晚,干活归来,到小叔那去拿书,成了我的“头等任务”。母亲说,我那段时间“像丢了魂一样”。

《西游记》的故事我并不陌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等情节已是耳熟能详了,但那都是从小人书、戏曲甚至乡村说书人那里得来的,如此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地了解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对十多岁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翻开还带着油墨芳香的书籍,开篇的话就觉得写得非常有气势: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一幅天地茫茫之间,唐僧师徒凌空而至的画面扑面而来。我的语文成绩不算坏,当时就想,这么精炼的诗句,下次写作文时如果能用上,一定会在老师、同学面前显摆一下。更重要的是,下次和同学们“吹牛”,只有我知道《西游记》的全本故事,那是多么威风、长脸的事呀!想到这,我便像一个饿了很久、眼睛发绿的人见到一大堆美味一样,一头扎进小说的情节中。屋外,是璀璨星空下习习的凉风和热闹喧嚣的纳凉人群,屋内,我就着昏黄的白炽灯、摇着一把芭蕉扇,在和蚊虫的搏斗中,沉浸在一个个奇幻惊险的“取经”故事中,书中的文字渐渐鲜活起来,在眼前幻化成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场景……

很多年后,当我有机会接触各类书籍包括大量名著的时候,我仍然念念不能忘怀第一次在乡村陋室对名著《西游记》的难忘阅读,唏嘘之中,仍清晰而无误地记得那本墨绿封面的书,给我近乎荒芜的思想打开的理想主义“天窗”,给我饥渴的灵魂以想象力的滋润,给我艰困的生活以“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启发。还有,那只“猴子”斩妖除魔、一路向前的精彩故事给我的勇气和力量。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