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据说对交到了一个好的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恋爱的问题,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自处的问题。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有这样的能力,有利于应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
但有人认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是“泡妞手册”,恋爱课传授的是“泡妞大法”。这种说法,只是强调了男性对女性的倾慕和表达技巧,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意义,甚至也没有涉及到“恋爱”所承载的信息量,“泡”字里面也缺乏课程设置应有的严肃性,甚至包含了玩弄和色情的成分。
人们通常认为,爱的表达源于男性的一种本能欲望。这只是从生理因素和社会现象一个层面说出来的。恋爱,恰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以失败告终。不论是情感上的投其所好,还是表达上的时机把握,恋爱课都不比任何一门课程简单。现实中,有的人相貌、经济、学历、家庭背景等条件都有优势,在恋爱问题上却屡屡受挫,人们称这样的人“高智商,低情商”。这种人,在工作中的成绩可能会获得较高的分数,但不懂得恋爱心理和表达,情场失意寻求别人支援的人,在与同学、同事、异性甚至与父母家人的相处中,也很难让人有较高的信心。而即使其工作业绩骄人,也未必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
因此,对大学开设恋爱课,不应以低俗搞笑的心理去猜度课程设置的初衷,对大学生选择恋爱课,也不应谈之色变,以为上了恋爱课,就只有心思谈恋爱,而没有心思完成学业。解读大学开设的恋爱课,应从狭隘的恋爱思维中解放出来,恋爱课学的是恋爱心理和表达等,但用途又不止于恋爱,人生各个地方或时段或能举一反三,对社会生活有着和谐、美化的意义。不过,大学对交到好对象的学生酌情满分,有刺激学生恋爱的动机,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