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我很早认识却未曾谋面的一座城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等名诗名句,上小学时就已拜读并背诵了。对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对如国画长卷和历史文化长卷般的瘦西湖,我一直很敬畏,很有种神秘的感觉,总盼望有一天去揭开她的面纱,听听她的诉说。终于有了机会,和表姐随旅行社赴扬州游玩。
一大早,我们乘坐大巴穿过绿树掩映的时尚,越过高楼林立的繁华,来到扬州西北郊的瘦西湖公园。公园门楼小巧、典雅,门里古树名木、桃红柳绿,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细看眼前窈窕曲折、源远流长的一湖碧水,怎一个“瘦”字了得!清代诗人汪沆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宵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湖面细长,不够丰满,但她清秀怡人,婀娜多姿,别有一种少女的灵韵。
就近踏上二十四桥,心里默背着杜牧“玉人何处教吹箫”。朦胧中似见一位身穿白色衫裙的古代美女款款而来,她红唇微吹,那如怨如诉的箫声使我陶醉……
下了桥,沿堤随意漫游,两侧桃柳相间,枝条相接,柳围青眼,桃报红靥,极尽妩媚。堤的尽头是徐园,它是瘦西湖的屏风,构造精美,景色怡人,有趣的是园名,一字行书,一字是草书,很有特点。告别徐园,走过小虹桥,是小金山,瘦西湖制高点风亭就在山上。我们登上风亭,放眼望去,果然“羡他烟水全收”。山的西面有一堤直通湖中,堤端有一方亭,称作钓鱼台,传说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因而命名。国内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很多,但这里是众多钓鱼台中最小且极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代表作,透过钓鱼台北边的圆洞可以看到扬州标志性建筑——五亭桥,宛如五朵莲花冉冉开放在湖面上。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桥墩由12块大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形桥基,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的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取得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相传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游览瘦西湖时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遗憾地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像极了。”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买来北海白塔图样,连夜用盐包堆成一座白塔。
走出园门,门口已停满了挂有各地牌照的旅游车。我再次回望身后那些在此静立千年、默默无语的亭台楼阁、园林小桥,不禁感慨万千:她们曾是何等的富贵和繁华?她们曾容纳过多少欢笑和忧愁?今天她们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此时只有风儿在轻轻传唱着春天的故事,只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微笑着向我们展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