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日,开学的日子。对于很多今天第一次踏进小学大门的孩子来说,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针对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让孩子愉快、顺利地度过从幼儿到儿童的转折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对全省优秀班主任时丹丹老师进行了专访。
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时丹丹是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曾荣获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合肥市骨干教师,并有教学设计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叶老师告诉记者,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总结,发现目前不少家庭教育存在八大误区:
升入小学孩子心理有哪些变化?
那么,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心理上会有哪些变化呢?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呢?
时丹丹介绍,一年级的孩子身心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他们一只脚迈进童年,另一只脚还在幼年,身体进了学校,心理还依恋着幼儿时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显露出一些幼儿期的特征。两个发展时期的交替转换,构成了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
自豪感。一年级的孩子很自豪,认为 “自己长大了”。家长应该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大力表扬,不只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对取得成绩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中肯的表扬,同时指出不足,推动孩子进一步改进。
自尊和骄傲。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独立,这是继幼儿反抗期之后力求摆脱父母而独立的第二阶段。对此,家长要表达出充分的理解,而不是粗暴的干涉。
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独占意识上,孩子不能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对此,家长要进行耐心的引导。
对老师的态度。一年级孩子对老师,尤其是对班主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往往称班主任为“咱们老师”,对其他老师仅叫“老师”。老师说的话,对他们很有权威,常常用“老师说” 。所以,家长要与班主任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掌握智力特点选择适当方法
时丹丹告诉记者,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后速度逐步减慢。所以说,一年级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变化显著。如何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并作出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智力发展方面的特点。
对现实世界充满幻想。(比如:凡是动的东西都是活着的,都和自己一样,是有感觉,会思考的。)
处于未分化的心理状态。(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学期,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机械记忆能力强,虽然不能理解,但也应把握时间,多教孩子背诵。)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比如:形近字容易看错:毛-手,6-9;观察顺序性杂乱无章,不系统,没头没尾,这些到二年纪就有明显的好转。)
注意力以兴趣为导向。(能引起他们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它,而忘记了别的事情,注意力范围狭窄。)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一定要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一年级。这时候多花时间去陪伴他们,教育他们,以后不管是孩子还是是家长,都会轻松很多。”时丹丹向记者强调。
那么,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是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的呢?包括: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的习惯;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看书、读书的习惯;爱想、爱问、认真倾听和积极发言的习惯;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等。
时丹丹还为家长们推荐了几个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秘诀”,精心为孩子选购适合阅读的书;给孩子书以前,可以先给孩子念一遍,并作适当地讲解,还可以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和解答;在上小学之前,就可以常让孩子阅读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画册;每次给孩子的书不要太多,否则不利于养成从书本中获取有益知识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呢?时丹丹针对注意力的不同方面介绍了训练方法。
注意的集中性训练法:排除干扰法,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所从事的活动,不要陪孩子学习,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指手画脚,提供有利注意力保持集中的环境;大声朗读法。
注意的稳定性训练方法:稳定是指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可以采用静坐法、大眼瞪小眼、我是木头人等小游戏加以训练。
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
如何对待孩子缺点?时丹丹介绍,一定别让孩子生活在“比较”里!老是生活在缺点中的孩子,真的会被缺点淹没。
家长要学会用正常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就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原谅孩子的过失,看到孩子的长处,就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要备一颗赏识之心,让孩子有一个“好孩子”的心境。
此外,时丹丹还对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向孩子的班主任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花时间多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要一致;注重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取得成绩要不遗余力的表扬,第一次犯错要坚决的教育;要求孩子怎样做,不如教给孩子怎样做;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要及时与老师加强联系。
最后还有一句最重要的话:要向孩子灌输东西,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父母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